为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法律、条例、规程及各种煤炭行业标准,有的中小型煤矿企业自身也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贯彻执行上却发生了问题,喊口号,走过场,紧一阵,松一阵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真正持续地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更不能贯彻到每个作业人员的主观思想中去。 三、减少中小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对策 (一)多渠道改变现状,及时淘汰更换老化设备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动力,为了改变企业设备老化现状,企业首先需要逐年增加新设备投入,逐渐淘汰老设备,从而减少因机电设备故障引发的失爆事故。其次企业也可以购置大型矿井因技术淘汰但国家容许使用的安全型设备。此外企业还可以委托有关生产设备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 (二)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企业主体应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领导人效益相结合,加强企业主体对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教育,定期培训,采用不同方法宣传安全事故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负责,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强化安全生产,无安全便无效益。保证安全投入连续进行,逐年增加。由上带下贯彻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考核。职工要变被动学习安全为主动学习安全,用生动的生活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教育。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所拥有的人员的素质。而人员素质提升的关键则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不断补充从业者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生产技术知识,在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引导职工自觉学习。也可以与设备生产制造厂家合作对员工进行新设备的使用培训。还可以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制度,实现人员素质的提升。如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鼓励企业员工外出学习进修,利用薪酬制度的杠杆作用,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高薪聘请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以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加入企业。 (四)发挥社会保险保障的作用 中小型煤矿企业目前的弱点是规模小,资金不足,科技、管理水平低,安全现状较差,由此造成事故不断,影响正常生产。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企业要避免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管理思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宣传、动员所有企业积极参保,以化解、转移事故发生后的赔偿风险,解决企业事故赔偿金不足、善后处理困难、事故后无力恢复生产等难题,维护社会稳定。 中小型煤矿要生存发展,必须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否则只能让补合并或者关闭。 参考文献: 1、李学诚著,中国煤矿安全大全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3/1 2、孙玉峰,孙久政 著,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理论与实践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6 3、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编,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