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诚信教育成效 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更重要的在于诚信行为的养成。作为高校,其一,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做出明确的要求和惩戒规定,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增强诚信教育的规范性。其二,要严明校规,加强惩戒。对学生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恶意欠款、就业掺水及日常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予及时、适度的惩处,从而打消其侥幸心理。其三,需要创建全员诚信教育的格局,培养全员诚信教育意识。一方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重诚信、讲诚信,言传身教履行诚信。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也要把诚信作为行动的基本准则,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其四,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通过诚信道德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各种诚信行为进行分析归纳,并详实记录,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养成诚实信用的道德观念和诚信意识,并逐步地外化为自觉的诚信行为。 3、创新诚信教育方法,完善诚信教育机制 教育效果是否显著取决于教育的方法。恰当、新颖、多样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学生从中受益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诚信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摆脱以往固有的教育模式,采取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将诚信教育与学生专业必修课、思想政治必修课互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学生专业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加入诚信教育的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诚信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感受到诚信的渗透力;而思想政治必修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诚信教育的理论精髓将被融汇其中,在课程传授过程中诚信的内容能够得以全面的强化。此外,要充分利用学校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将理论说教变为思想引导,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努力拓宽"课外"诚信教育的途径,把诚信教育融入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中,并积极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从课堂教学走向亲身实践,从而逐步完善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高校,必须要提高认识,立足实现,根据学校学生诚信状况的现实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开渠道,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途径,真正将高校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姬道兴.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7(4). [2]陈卫平.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3]陈晓晖,高超.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4]徐伟东.关于诚信教育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