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城市中小学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城市规模的扩张,一方面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资源,但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中小学校结构布局,原有的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说,有的城区教育资源过于丰富和集中,而有的城区教育资源则过于稀缺和分散。目前,按照城市发展实际和满足百姓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是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硬性标准,加快推进城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学校用地,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力度,做到教育用地、建设资金投入、软硬件配备最大限度地向教育资源薄弱城区和学校倾斜。要针对老城、新区和郊区不同特点,通过改造、扩建、新建、重组和置换等方式,以此来实现城区中小学结构布局趋向合理,引导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聚集,带动学生向用地充裕的学校转移,逐步有效解决因资源不均择校而导致的部分学校用地不足等问题。 总之,教育用地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用地,直接关系到今后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合作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桂国土资发〔2010〕13号)、A市《2009/2010学年初普通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综合统计报表》、A市《教育用地规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和《广西城市教育用地规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概述》[Z].2010. [2]《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报告[EB/OL]http://www.zzrd.gov.cn/gb/print.aspx?nid=163,2013- 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