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5—E学习环”在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的运用(2)

时间:2014-03-17 14:48 点击:
五、评价适时评价,贯穿始终 探究学习在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特别强调教师应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地指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评价是5-E学习环模

  五、评价——适时评价,贯穿始终

  探究学习在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特别强调教师应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地指导,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评价是“5-E学习环”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在上述引入、探究、解释、扩展的过程中,教师都适时进行指导,及时评价。

  结语: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很多结论是在观察和实验中提取的,可谓“从探究中来”,但是,学生所进行的探究与科学家所做的探究既有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区别。科学家所从事的科学探究是科学知识生成、验证和发展的过程,面对的是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探究者的科学知识、有关科学的知识、直觉、想象力、创造性以及个性品质的介入,不存在一套普适性的、正确的方法和逻辑;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是让学生生成和验证新的科学知识,而是理解科学知识及其产生的过程,学习过程性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形成合理的科学本质和价值观[2]。学生从事的探究,表面上看是一个活动过程,但更为本质的是隐含在活动背后的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知识的建构过程,所以有效探究不是看表面的活动和热闹程度,而是要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内在的认知活动[3]。因此,生物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参与学习,更要让学生们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从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这种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是“探究”属性中较易被人忽略而又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甚至是“探究”的本质属性[4]。

  从现有的学生探究活动本身来看,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结束。如果仅仅是按照这样的流程、环节来机械地开展教学,最后很容易异化为程序的操练、方法的记忆,学生既缺乏参与的兴趣,也没有多少主动探索的空间,更谈不上有概念的习得和技能的提升。因此,探究实验的教学不能机械地按照探究的流程来操作。

  “5-E学习环”是一种事实证明比较有效的探究教学促进概念转变的模式。“5-E学习环”与探究过程的整合,如果做得恰当,有助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并获得体验得出正确结论,为我们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很好地操作平台。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用“5-E学习环”模式开展教学,从导入时的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到探索阶段的激发学生自主确定探究方案开展探究,到解释阶段师生共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再到扩展阶段的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整个的实验过程,并在全过程贯穿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将探究的流程与“5-E学习环”各阶段实现了有机整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始终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状态,课堂氛围积极、活跃、愉快,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在自主设计并实施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也能形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不利影响”这一概念。这一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可以适当借用。

  参考文献:

  [1]高潇怡.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模式发展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3):76-80.

  [2]杨向东.教育中的科学探究:理论问题与实践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1,(5):18-26.

  [3]刘大华.探究性学习与探究性教学之要义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2):73-74.

  [4]陈琴,庞丽娟.科学探究:本质、特征与过程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扬州22500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