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

时间:2014-03-19 14:53 点击:
摘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构建是起点、巩固是重点、迁移是延伸点、创造是发散点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强化知识点的构建和记忆,让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运用、迁移,实现灵活运用,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知识构建巩固迁移创造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摘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构建是起点、巩固是重点、迁移是延伸点、创造是发散点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强化知识点的构建和记忆,让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运用、迁移,实现灵活运用,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知识构建巩固迁移创造灵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38-02
 
  作者简介:曹宽荣(1969—),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海安县海陵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一、构建是起点
 
  知识框架的构建从纵向和横向上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系统和体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主动思维的习惯。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当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后,学生不再感觉知识繁杂,所有知识框架都能系统地、清晰地存在于记忆中。在平时思考及考试解题时,清晰的知识框架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更明确,思维难度有效降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而不再会出现不知所问、答非所问的现象。
 
  以学习“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例,描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再细分,人物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是指对人、事或物的细致描写。
 
  有了这个知识框架还不够,对于每一个细小知识点还要讲清各种具体描写方法的判断和具体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时有抓手和拐杖。如:
 
  景物描写在文本表述中的作用通常有:1.能表
 
  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某种特点;2.烘托人物的某种
 
  心情;3.衬托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4.渲染某种气
 
  氛;5.暗示人物命运;6.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而描写又隶属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又包括记叙、说明、议论这三种主要的方式和描写、抒情这两种辅助的方式。
 
  只有这样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学生在思考问题、运用知识时,才会全面、深刻。
 
  二、巩固是重点
 
  知识框架形成之后,还需反复巩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容易将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相近的知识点混淆,故应反复进行区别比较,才能使之做到心中明晰并有条理地去运用。课堂上遇到这些知识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辨别知识点、理解并记忆知识点,要让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牢固的印象。
 
  以分析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典型的景物描写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达到让学生理解、巩固这个知识点的目的。
 
  《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联系所讲知识,运用已形成的知识框架去思考,就会比较清晰地明白叙事主人公“我”对故乡的记忆是美丽又虚幻的,而故乡的萧条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与叙事主人公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从而总结出这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描
 
  写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悲凉的气氛,为闰土的生活提供典型环境。
 
  在这一课讲清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在很多课文中让这一知识点得到巩固。像《三颗枸杞豆》《最后一课》《多收了三五斗》等课文中都有非常精彩的景物描写的片段。学生在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实现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精准解读。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