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2)

时间:2014-04-10 13:51 点击:
教学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景,使问题成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愉快和兴奋。 案例: 对于食盐能否溶于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在此基

  教学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景,使问题成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愉快和兴奋。

  案例:

  对于食盐能否溶于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下列问题:

  问题1:食盐能否无限止地溶于水中?

  问题2:食盐能否溶解于其它溶剂(如酒精、汽油)中?

  案例分析:

  对于问题1既然学生有“食盐能溶于水中”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实验学生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设置这一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通过动手实验,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问题2,这一问题属于扩展性实验问题。从实验探究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并不难。但是,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结论”在前,“实验”在后,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

  化学新课程倡导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的设计,注重实验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索性实验进行探究,作出解释和结论,并通过表达与交流、反思评价完成探究的目标。因此学生个人或实验小组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或小组把自己的发现以问题方式表达出来。

  “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是对学生真实的学习规律的追寻”,我们必须尽快转变陈旧滞后的教育思想,改变学生的被动、单一,机械的学习方式,实现探究性、实践性、主动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也由学生自主确定,结论也多由学生自己归纳推理后得出,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激发,使得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