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是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量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实验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它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掌握课程的学习和分析方法,为今后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开阔的思维能力和坚实的学习基础。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学规律,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计安排一些分析项目,学生通过分组实训,最终完成分析任务,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同时点燃学生的学习分析化学的热情。教师应即时改变以往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课时下,竟可能地做到少将、精讲,在内容上也应适当的加入最前沿的本学科相关的内容或是研究成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革分析化学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自行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课件中应将课程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声效、动画灵活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并随着有声有色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发散思维,内容很好地通过形、声、色的转达,巧妙地帮助学生吸收,学生学习过程产生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以往大幅度得到提升,教学效率也就上来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的板书的时间,教学增加了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又能让课堂充满乐趣。另外的,在开发多媒体应用教学的过程中,教授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课程内容,这样便可以将完全的课堂教学拓宽至课外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网络学习资源。特别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传相关教学课件、教学文档、教学视频,以及章节练习题等,学生通过网络共享资源,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都得到了放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时刻设法提供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是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知识点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灵活且巧妙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如演示法,发现法,集体讨论法等等。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好,课堂变得活跃,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的参与率就会高,学习效果固然就好。但教师须把控活跃的氛围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避免课堂变得喧哗。 以往的考试方式通常为闭卷考试,在这样的纸卷考试方式下,学生大多选择在考试前通过记忆考试范围来应付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亦几乎无法提高学生对分析实验仪器操作能力的训练,不能对出现的问题清晰合理地分析、判断,从而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提升依赖于考试方式的改革,只有消除了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心理,只有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来进行考核,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应结合平时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情况、期中测试情况和期末综合应用测试情况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校效果。而平时表现成绩与实验操作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应占较大比例。如,平时成绩与实验操作成绩之和应占总成绩比例的60%至70%,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之和占30%。这样的考试改革方式注重了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和实操表现,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端正了学习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