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训练求异思维,发展创新意识 所谓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有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勇于求异,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从多方面去联想、续想或“假想”,去“有话要说”,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去点燃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复习《升华和凝华》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自己使用灯泡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个别白炽灯,初次使用时为什么会冒白烟?”问题一抛出,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是一节课下来还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我随即留下“悬念”,要求同学们回去以后继续寻找资料,下回再分解。结果下节课同学们呈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发言。 生1:在《生活小常识》手册中,我发现了关于“冒白烟”的叙述,新的灯泡冒白烟,可能是该灯泡漏气所致,应及时切断电源,甚至要注意用电安全,以免烧坏电器、引起火灾。 生2:新灯泡的钨丝较粗,通电时温度很高,升华的速度较快所造成的。 生3:制作白炽灯时,要防止钨丝氧化,需要隔绝氧气,甚至需要在灯泡中充入一些比较稳定的惰性气体。这样,灯泡内难免会混入一些空气。因此,白炽灯里的玻璃柱上在制造时常涂有暗红色的物质——红磷。红磷在高温下快速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这是新灯泡第一次使用时会冒白烟的原因。这样做可以迅速除去灯泡内剩余的氧气,最大限度地减少钨丝的氧化,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 面对学生的发言,我点拨引导,互动探究,大家筛选出了比较合理的第三种答案。 四、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创新思维 历史证明,发明创造不是依靠猜想,而是源自于实践创造。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动一遍。”这就说明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而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中,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实验操作,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记”的形式,把实验操作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实验、操作、发现、分析、探索,通过形象性材料与手段来理解实验内容。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电阻》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建立电阻概念,我分组让学生亲自实验研究铅芯的电阻。实验提示如下:(1)改变“铅芯”两端的电压,电流强度值怎样?两者的比值怎样?记录下实验数据。(2)从实验中说说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每小组报出实验获得的电压、电流值不同,但是,两个量的比值总是几乎相同,并且许多同学很快地说出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同导体阻碍电流的作用不同”等关于电阻的概念。再经过生生互动,许多学生思维“泉涌”,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1)为什么差不多的铅芯,电阻相差很多?(2)电阻到底与什么有关?(3)电阻是否与物质密度有关?……课堂实验的动态增强,学生“心到”、“手到”、“眼到”、“口到”,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有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不一而足。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教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基地,而创新教学又成为创新教育的瓶颈。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上下求索,探索富有成效的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强音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2002年11月。 [2]《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博弈—南康六中朱平工作室,江西教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