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2)

时间:2014-05-19 16:01 点击:
4.巩固扩展,触类旁通 这一环节尤为重要,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让所有学生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相对集中的问题

  4.巩固扩展,触类旁通

  这一环节尤为重要,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让所有学生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相对集中的问题,准备一些配套练习和巩固提高题,以便及时矫正错误,巩固讲评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实现真正纠错。做到一题多问,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一题多变,扩宽解题思路,通过母题从题目中归纳方法,教会学生思路,让学生懂,通过衍生题让学生会。让学生在听懂和会做之间画上等号,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例如,讲摩擦力习题时,木块之间的抽拉问题。

  母题,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10N的水平拉力F使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N,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N。

  ■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思考:这题的突破口在哪里?A物体。

  分析:用假设法,假设A有摩擦力,势必有力

  和它平衡,有那个力吗?

  物体A和物体B之间没有摩擦力作用,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

  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10N的拉力,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合力为零,所以物体B一定受到地面10N的摩擦力作用。

  故答案为:0;10。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提炼方法:

  (1)读题,圈关键字“光滑”“粗糙”“静止”“匀速”等字眼。

  (2)受力分析,注意分析对象。

  先分析受力少的物体,再分析受力多的物体。(一般从上到下分析)

  (3)运用平衡力和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列式计算。

  衍生题1.如图所示,大小为5N,方向为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和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水平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答案为:5N;5N。

  衍生题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B、C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受到一个水平力向右的力F1=5N的作用,物体C受到一个水平力向左的力F2=8N的作用,A、B、C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状态,物块C对B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为N,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

  答案为:5;3。

  三、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于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我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传统的教育模式,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的“充实”,老师永远有教授不完的知识,整堂课,老师讲话的时间可能估计要超出三分之二,而学生的思维也就一直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自己的思维扩散时间,同时,老师的这种教授知识的模式也让老师自己感觉很累。实施了“合作学习”模式后,老师变得轻松起来,讲话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在我看来,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老师不敢放手。传统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教师最擅长的就是进行传统教学,他们怀疑学生的自我探索的能力,生怕一旦放手让学生讨论后,整个课堂会收不住,或者严重影响教学进度。这样的思想是正常,但是,我们要探索的是教学模式上的突破,要在课堂上关注那些后进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主动地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引领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它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获得自信,在快乐中学习合作,在进步中不断成长,高效的课堂效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认真思考,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国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13(2).

  [2]张延辉.物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物理,2014(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编辑杨兆东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