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虽然大部分毕业于医学院校,学习过专业而系统的医学知识,但他们大多并没有真正在医院当过医生,不了解医院的制度、文化,也没有直接接触过病人,没有过救死扶伤的经历,没有体悟过“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责任,他们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能正确理解医生的思想、观念、态度。从而也无法正确领悟到“医德”的精髓。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必须通过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或教学间隙时间去医院、药房、诊所、工厂等相关单位、部门参加实践锻炼。通过行业实践,了解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医药行业准则、医院制度、医院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了解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式方法;了解医务工作者行为规范、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习惯、态度、作风;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奉献与付出等。总之,通过行业实践,不仅能使教师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思想,增长见识,而且能使医药卫生学校的老师亲身体验,切身感悟医德,让医德浸润教师自身,教育启发教师,让教师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从而影响、感染学生。 3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职业道德学习制度。以制度或文件的形式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各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2)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制。把教师职业道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努力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比如在评价主体上注意学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上不仅包括工作成绩,还应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3)监督激励制度。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也需要外部的监督与激励。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激励制度,成立监督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思想品德等进行督促。对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及时给予批评、警告、处分、开除等相关处理;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表彰奖励,并树立典型,宣传榜样。 “言传身教”,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自身的思想、言行、思维、态度影响学生。医药卫生学校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注重教师的素质与形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孙元儒.护理伦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石新娣.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作者简介:王海玲(1964—),女,河南新乡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