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初级阶段西班牙留学生汉语去声感知的实验研究(2)

时间:2014-07-09 13:40 点击:
1.2.2去声的辨认率2 两组被试在不同起点音高下去声的辨认率见图2。 图2 两组被试在三种起点音高水平下的去声辨认率 以辨认率2作为因变量,汉语水平、调域和起点音高作为自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起

  1.2.2去声的辨认率2

  两组被试在不同起点音高下去声的辨认率见图2。

  图2 两组被试在三种起点音高水平下的去声辨认率

  以辨认率2作为因变量,汉语水平、调域和起点音高作为自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起始音高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即总的来看,起始音高对去声感知的影响不大。起始音高和母语背景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以上数据说明,不管是母语者还是西班牙语者,起点音高都不是感知去声的主要条件。

  1.3讨论

  不管是汉语母语者还是西班牙母语者,调域变化都会影响他们对于去声的感知,表现为随着调域的逐步扩大,所有被试将刺激音感知为去声的比率明显提高。但调域对汉语母语者感知的影响程度大于西班牙母语者。起点音高对汉语母语者和西班牙语者感知去声的影响都不大,说明起点音高不是感知去声的主要条件。

  2.字的位置对双字调中去声感知的影响

  声调意识从所处的语音环境划分,可以分为单字调意识和多字调意识(包括双字调和三字调)(《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个案研究》陈默、王建勤)。而且,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应应用相应的声调教学方法(《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个案研究》陈默、王建勤)。本实验旨在考察以西班牙语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双字调中去声字调的感知意识,并由此进一步探索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感知和产出去声的教学方法。

  2.1实验方法

  本实验以包含去声的双字调作为刺激音,被试进行调类判断的实验任务。

  2.1.1实验设计

  自变量:包含去声的双字调搭配。

  因变量: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对包含去声的双字调的感知情况。

  2.1.2被试

  3名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父母和家人均以西班牙语为母语,无华侨(社会文化背景都是非汉字文化圈)。年龄18~30岁。被试学习汉语时间为3个月~1年(HSK3级)。被试全部报告无听觉障碍,身体健康。3名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父母和家人均为以汉语作为母语,年龄18~30岁。被试全部报告无听觉障碍,身体健康。

  2.1.3实验材料

  音节yi。T1T4,T4T1,T2T4,T4T2,T3T4,T4T3,T4T4,T4T4,T4T4,T1T1,T1T1,T1T1。

  2.1.4实验程序

  将12个由两个不同声调的“yi”组成的音节组依次播放,被试分别写出听到的两个音节的声调。

  2.2实验结果

  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感知去声的声调范畴时是有差异的;根据上图显示的结果,去声在前时,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去声感知正确率为50%,去声在后时的正确率接近2/5;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的去声感知正确率,无论去声在前,还是去声在后,均为100%。

  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感知去声声调范畴的能力逊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根据图3显示的结果,去声在前时,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去声感知正确率为50%,去声在后时的正确率接近2/5;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的去声感知正确率,无论去声在前,还是去声在后,均为100%。

  图 3

  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来说,字的位置对去声双字调感知有影响;根据图3显示的结果,去声在前时,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去声感知正确率为50%,而去声在后时的正确率接近2/5;也就是说,去声在前时,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去声感知正确率高于去声在后时。

  对汉语母语者来说,字的位置对去声双字调感知没有影响。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的去声感知正确率,无论去声在前,还是去声在后,均为100%。

  2.3讨论

  此次实验结果表明:对汉语母语者来说,字的位置对去声双字调感知没有影响。对于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来说,双字调中去声在前比去声在后时更容易准确感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为了让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更高效地感知去声,可考虑加大去声在前的词汇感知教学。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分析。

  参考文献:

  [1]曹文.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中国语文,2010(6).

  [2]陈彧.零汉语经验英语母语者汉语声调感知的判别分析研究.河池学院学报,2012(3).

  [3]陈默,王建勤.汉语声调教学的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1).

  [4]陈默,王建勤.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单字调声调意识初期发展的实验研究.南开语言学刊,2008(2).

  [5]何江,梁洁.刘韶华.维吾尔、汉族学生对普通话三声声调的范畴感知差异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民族教育研究,2011(4).

  [6]沈晓楠.关于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世界汉语教学,1989(3).

  [7]石锋,冉启斌.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中国语文,2011(6).

  [8]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

  [9]姚勇,刘莎.不同汉语水平的中亚留学生汉语声调感知实验及成因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10]余霭芹.声调教学方法的商榷,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11]张林军.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音位和声学信息加工.世界汉语教学,2011(2).

  [12]周小兵,王功平.近三十年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习得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10(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