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西游记》中的“女人劫”

时间:2021-05-11 13:52 点击:
【摘 要】《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艺术造诣高且影响深远。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西游记》以梦幻离奇见长,是浪漫主义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刻画了一批生动鲜明的神魔形象,他们形色各异,善恶有分,但都各具神通,在魔道之争中大放异彩,他

  【摘 要】《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艺术造诣高且影响深远。与其他三部名著相比,《西游记》以梦幻离奇见长,是浪漫主义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刻画了一批生动鲜明的神魔形象,他们形色各异,善恶有分,但都各具神通,在“魔”“道”之争中大放异彩,他们是《西游记》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

  学界在对一系列的神魔研究中,多以唐僧师徒为对象,而此篇文章将重点对西游路上产生阻碍作用的女性角色作以比较分析。

  第一种,工于心计,妄以食肉而得道。

  在这类女妖中,白骨精作为最典型的形象出现在《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身为第一位出场的女妖精,她的出现对于师徒四人可谓是当头棒喝。她具有同男性妖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能力,再加上她懂智谋会暗算,知晓要突破唐僧师徒的防线就必须铲除孙悟空,于是上演了“三变化三试探”的好戏,最终离间成功,迫使“圣僧恨逐美猴王”。她的三次变化是具有策略的,从色欲、善念、同感心三个方面展开心理防线的攻击,一次逼近一次,最终使唐僧卸下提防,误以为真。

  白骨精这一回,考验唐僧师徒的不再只是法术上强与弱,而是个“悟”字。

  这尸魔取智谋而非武力,利用师徒间嫌隙,使其内部产生不合,从而乘虚而入。这对师徒四人来说,是一次彼此间信任感的考验。唐僧因对孙行者的不充分信任,肉眼凡胎坚信孙悟空打死的是“无故平人”。而作为师弟的猪八戒,在关键时刻,不仅不袒护孙行者,还肆意污蔑诋毁,在旁“撺唆”,致使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激化,最终上演师徒反目的悲剧。但也正是经历此劫,他们才可悟到内部的不和谐将是最致命的,以显示出齐心协力的作用之大。这样,这类女妖的设计带给唐僧师徒的,就已不是肉体上的磨难,而是心智阻碍的克服。其实降妖除魔也好,西天取经也罢,世上之事无不是需合力凝聚,才可达更高更广之境界。这便是《西游记》带给大众的普世真理。

  第二种,肉欲诱惑,妄以谋求阳和,得道成仙。

  此类是女妖中的大多数,她们的道义修行普遍不高,亲近唐僧,一为自身欢愉,二为采阳得道。她们多采用的是情欲诱惑的方式逼唐僧就范。这类女妖欲以阳和的方式对待唐僧,便与上一类女妖有所不同,且她们只是单纯的贪图声色,并非产生情意,比第三类女妖更显原始粗鄙。此外,这类女妖形象的设定,体现的是佛法中“试禅心”,看僧者是否有面对色欲依旧泰然的定力,以及对“色即是空”的参悟,它所产生的作用意义是特有的。

  在第五十五回,题目便是“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这风月魔蝎子精欲以阳补之术,延年益寿,得道成仙。她对唐僧百般勾引,但见她“活泼泼,春意无边”,“似软玉温香”,“淫意浓浓”,“卖弄肌香肤腻”,“贴胸交股”。这般风情万种的人儿,唐僧却能视而不见,“画壁归山访达摩”,可见其似金般的悟禅心。在第九十五回,玉兔精欲成太乙上仙,假扮天竺公主而向唐僧求欢,唐僧却“身居锦绣心无爱,足步琼瑶意不迷”。这些情节的设定不仅是对唐僧皈依之心的肯定,也使他在徒弟们树立起以身作则的榜样形象。《西游记》在这里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没有十八般的武艺,但做事要有份比金坚的决心,这坚心好比一颗凿山石,能击碎前途中险阻,开辟通向真经的道路。

  第三种,真情流露,妄以身相许,鸳鸯成对。

  此类女性,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为西凉女儿国女王,一为金鼻白毛老鼠精。她们都是极具自我意识的,她们对唐僧都有不同程度的爱意。与上一类的女妖不同,她们追逐唐僧,除了本性的使然之外还有情爱方面的追求。

  其实,无论是女王还是白鼠精,她们主动向倾慕之人示爱,积极表达自己心意的举动,在那个时代值得肯定的,这种勇于突破传统封建礼教束缚的精神,在一定程度是女性解放的思想。她们痴情于唐僧,以致双双被师徒计谋设计。从女权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唐僧在这里扮演了负心汉的角色,任那痴情女子那泪洒衣襟,不予回头。

  但是,女性解放的思想在吴承恩这里还只是萌芽,他对此的觉悟并不深刻,甚至只是停留在对女性的同情层面上。在《西游记》中,即使是一国女王也黯然神伤而返,而那追求情爱的女妖更是命运不济。纵观明清另一部重要的神怪小说《聊斋志异》,同是写女妖,蒲松龄的笔下却似有万分的柔情,女妖们个个清纯可爱,惹人怜惜。无论是女鬼小谢,还是女狐红玉,其结局都与书郎才子“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看似简单的大团圆结局却揭示着作者心中美好的祝愿以及对女子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肯定。这些女子们,心地善良纯洁,不仅勇于主动示爱而且执着于守护自己心爱的男人。反观《西游记》,众女妖们一旦求爱不成,便起杀心,实乃“最毒妇人心”。她们缺的这忠贞与善良,以致终化成取经道上的铺路石。

  此三类女妖的故事情节在《西游记》占据大量的内容,其产生的作用以及引起的反思不容忽视。“女人劫”的安排,一方面是对兵刃相接的打杀场面的缓冲,毕竟美好事物的描写多亮人眼球,使人兴趣盎然,那一个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赛貂蝉媲西施之态,为全书人物形象的塑造锦上添花;另一方面,这西游途中的“女人劫”,不一样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吗?我们处于世上,不可能不遇情不欲色,情色的考验也是“修心”的一种。也许我们达不到佛法中的“无欲无求”,但也应求可求之欲,勿落无尽的欲望之涯;珍现有之情,不一意贪图肉欲满足。佛法博大,参透详尽何其难也,但终记情欲有道,纵声无常,便是真理。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

  [2]褚大庆.女神、女人、女妖——《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系列探析[J].辽东学院学报,2009,11(1).

  [3]王镇.浅谈《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反传统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1,9(1).

  [4]白灵阶.浅析《西游记》中女妖精[J].中南名族学院学报,1999(3).

  [5]罗延荣.仙人、妖人、女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浅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