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夏商奴隶女乐的出现,标志着古代舞蹈作为表演艺术的发端登上舞台,然而古代舞蹈经过汉代的走向辉煌、又从唐代的鼎盛进入宋元后的渐渐衰落。古代舞蹈从汉代的“百戏”舞蹈形式经过魏晋南北朝后向独立性与表现性态势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命运又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元杂剧、明清戏曲的兴起与繁荣,使它被融入戏曲艺术之中。至此,古代舞蹈这一宿命,哀乎?幸乎?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元杂剧兴起时开始,对舞蹈而言,一个抒情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叙事的时代即将到来……本文旨在浅析戏曲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背景,进而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戏曲舞蹈“叙述性”这一审美视角的特点与功能。 【关键词】 戏曲舞蹈;背景;叙事性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周代的“制礼作乐”张扬了古代舞蹈的歌颂本质和它的政治、仪式功能,奠定了舞蹈的品性、内在修养的教育功能;那么在汉代,古代舞蹈则表现出一种气度:无论是长袖善舞的风姿,还是古拙、质朴、充满气势的运动,抑或是足踏盘鼓凌厉的腾跃,它们都表现出了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成为“泱泱汉风”的标志,成为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1]55而唐代的风情万种则又使唐代舞蹈呈现出色彩斑斓、青春靓丽、无所顾忌、锐意创造的特色。在唐代,诗歌、音乐、舞蹈均达到辉煌的顶点,后世难以望其项背。因此,我们说汉、唐舞蹈是古代舞蹈发展史上两座令人仰望、炫目的高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在历经周代的规范、汉代的辉煌和唐代的鼎盛之后,自宋元以降,舞蹈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便渐行渐远。宋代舞蹈在舞蹈史上属于回光返照的阶段,元代舞蹈则象征着其生命日近黄昏,无力地徘徊在西边的天际。尤其是宋元宫廷歌舞在此期间所创造的程式,使舞蹈进入了一种符号体系的层次。而这种程式的出现,正是艺术形式充分成熟与定性的标志,即符号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1]168所以,宋元“队舞”的程式,不但是当时舞蹈成就之所在,而且是自原始社会以来古代舞蹈高度规范化的象征。到了明清时代,由于戏曲的崛起,舞蹈直接被戏曲艺术所吸收和融合,成为戏剧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戏曲舞蹈。戏曲舞蹈是一种有别于单纯舞蹈表演的新的舞蹈样式,后人只能通过保留在戏曲艺术中的戏曲舞蹈辨析出古代舞蹈那昔日的风采。戏曲舞蹈保留和代表了舞蹈的传统文化精神和风格。 经历了唐代的鼎盛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古代舞蹈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褪尽了往日的荣华与娇艳,甚至失去了独立门户的地位,被日渐兴盛的古代戏曲艺术所吸收融合。以唐代舞蹈为主要代表的古代舞蹈,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地位上的独立性和艺术特性上的表现性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也从宋元时代开始,随着戏曲艺术的兴起和繁盛而宣布告终。宋代的舞蹈除了将唐代的舞蹈改制成舞者众多、程式严格的队舞外,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变化。一是出现了“综合化”的倾向,宋代的舞蹈在边歌边舞的同时甚至加入了念白的表现形式;二是出现了“情节化”的趋向,宋代的舞蹈往往以舞去叙说故事,如洪远在其《盘州集》中叙述的《降黄龙旗》等,都有较为复杂的情节和鲜明的故事性。这两者的出现使得宋代舞蹈有了明显的叙事性功能,再加上当时的舞蹈内容接近大众生活,模拟了生活场景、生活动态并广泛使用了道具和布景,使得舞蹈在表现真实生活的同时,更进一步增强了叙事性,强化了综合性。这恰好也为自宋代开始兴盛起来的戏曲艺术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形式。 这种形式的产生和兴起需要具备的社会文化条件,应当也包含了艺术条件。戏曲在元明代得到发展,并走向兴盛,到清朝达到鼎盛,这是社会经济条件、思想条件、艺术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唐代的“寺院俗讲”为宋代“平话”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宋代的“平话”所涉猎的题材之广,充分反映了世俗而真实的生活趣味,因此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戏曲兴起的另一个艺术条件,自然要归结到自唐代灵怪公案小说发展到明代达到繁荣鼎盛的市民文学,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以及二刻《拍案惊奇》,即后世所谓的“三言”、“两拍”,它们为戏曲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戏曲兴起的第三个艺术条件便是元杂剧。元杂剧的出现对戏曲的兴起而言,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在血脉上一脉相承的艺术条件。元代的戏曲称为“杂剧”,它是北方地方戏“院本”与宋、金传统的“诸宫调”糅合后的产物。元杂剧是集合了多种艺术样式、手段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和表演聚集、融合而成;它是综合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艺形式,继承了前代各地文化艺术形式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表演艺术。戏曲舞蹈主要有两种舞蹈形式:纯舞蹈表演与舞姿身段。纯舞是在诗舞乐一体化的前提下,不表现故事情节、不塑造现实中的具体人事、纯粹借动作抒发情感的舞蹈。例如:《十长生》:[寿云]即今仙皆到也。……可令十长生各献寿歌舞一回。又令仙童毛女祝寿庆会也。[寿星队唱舞一折了]。如《神仙会》:[金母云]多谢八位天仙。……可令仙乐歌舞一回。[扮寿星队毛女上][唱舞]。又如《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