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转朱文印风格作品占的比例较多,如“亦权心赏”“人比梅花瘦”“广东嘉应州人”“亦权延年益寿”“自知性僻难谐俗”“度印”“资度”等。取法宋元又有所变化,运用屈曲的圆笔,转折处温婉优美,不激不厉,重视笔画装饰意趣,布局平匀稳妥,体现出一种沉静优雅的气息。
方折朱文印有“饮酒辄醉”“东亚病夫”等。以结体方整的缪篆入印,细刀碎切。这类印风取法汉魏铸印,结字工整匀称,不尚变形夸张,以自然匀整为美,这是浙派风格对后世影响的体现。
方圆并用朱文印可视为前两种印章形式的融合,转折处圆中带方,在平正中富于变化,如“亦权氏”“游目骋怀”“自寻烦恼”等。其中一些字中的转折通过内圆外方的形态,刻意强调方折的意趣,以看似圆转、实求方折的线条构成转笔。甚至一些横直笔画基本上以平直线或略带弧形的线条为主,所以其转折处虽是柔和圆转用笔,但构成的形体仍十分方正,印面整体呈现出平正典雅的艺术效果。
粗白文印有“仿古”“养根”“金石刻画臣能为”“张资度印”“我是识字耕田夫(图2)”等,这也是仿汉铸印风格的结果。最有特色的是这些章的布局上一些字中留红很细,甚至部分与边破连,使整方印三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二的空间以白为主。为求得整方印的平衡,又利用几个字的笔画之繁简对比来匀称块面的留红,使之与大块的白相抗衡,达到红白各显其势,整体力量均衡平稳的效果。
细白文印也较多,比如“棋琴未学诗酒无缘”“知困斋书画记”“资度长乐”“年华强半暗消磨”等。细白文印风格亦很有特色,整方印大面积留红,文字之间以及各笔画之间距离都较疏朗,印文线条细劲有力,可谓“细密光长”③,给人以简洁劲拔之感,深得汉印的韵味。
透过这五种风格、二十几方的印章,可以看出,张资度在模仿、借鉴汉印及前代文人印风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融入自己的意趣。如“度印”中对“印”字结构的重组;“亦权延年益寿”款中对“延”“年”两字笔画的连理,因字赋形,极具装饰性与形象性;另外还有一些如破边、共边等方法的运用,张资度都凭借着自己对篆刻艺术的敏感天赋和文人悠闲自适的心态,使整个印面构成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余论
嘉德四季第15和16期拍卖会上共拍卖了五把有着相同上款的扇面,前面所介绍的张资度金笺山水扇面即为其中一幅。此扇面正面为张资度所画山水,题款为“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锡钊仁兄正,亦权张资度”。背面为书法,题款为“锡钊仁兄雅属,弟陈少玉”。
另外四把扇面款识分别是:胡梅先、詹克俊、东海樵子石琴、蓉钦徐国寿、鹤然李健、真平道人璞庵、雪道人。
目前虽然还不知这五把扇面主人,“锡钊”者为谁,但五把扇面作品下款所署之人,即作画或作书之人,其中有一部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清末民初画坛、书坛宿将。如“胡梅先”,据《越中历代画人传》记载即胡士贤,字梅先,清末民初浙江人,工书法,赋色花卉,鲜艳可喜。“东海樵子石琴”,即伊立勋(1857—1940),字熙绩,号峻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琴馆主,福建宁化人,大书法家伊秉绶后人,著有《宝凤阁随笔》等。“鹤然李健”,李健(1881—1956),字仲乾,别署鹤然居士,江西临川人,清道人(李瑞清)之,著有《中国书法史》《书通》《金石篆刻研究》等。“真平道人璞庵”,即黄瑜,字璞庵,清末民国潮州府人,自号真平道人,喜画山水、人物,尤擅青绿山水。“雪道人”,即溥(1893—1967),姓爱新觉罗,字雪斋,号南石、雪道人等,清宗室,现代著名书画家,与弟溥、溥佐均以画名,有“一门三杰”之称。
由此可知,张资度与当时的书画名家、文人社圈是有着一定的交往与联系的,他的书画艺术成就是得到当时名家圈内认可的,此幅画作可能就是1933年(癸酉)或1932年(壬申)在“梅花馆”这个地方,以“锡钊”为联系人的一次雅集活动中完成的。
当然,有关张资度的资料我们知道的毕竟还是太少,还不足以得出对他的艺术活动、艺术风格特点深入、细致的结论。此文只是一个起点,期望关于他的资料能够不断浮出水面,从而能全面、清晰地把握其艺术活动、艺术风格面貌,在广东近代美术史上甚至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还其一个该有的地位。
① 《留余堂试草》共四卷,为清朝留余堂人参加岁科考试的文章,现藏于广东省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② 图片来源于梅州耕经堂。
③ 金一畴《珍珠船印谱初集》自序云:“近时伧父率为细密光长之白文,伪称文氏物,好古者多不识也,宝而藏之,三桥有知,能无齿冷?”见孙祖慰、俞丰:《印里印外——明清名家篆刻丛谈》,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