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演员”的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是认识知识深层结构、提高能力和素养的必然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当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合作、自主、探究的条件。传统的以全班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断然是不适合新型的学习方式的,而是将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使用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程上。
总之,破“有知识没文化”之困,应该从课堂教学开始。改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做好“导演”,适当做出辅导、调控,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样的话,知识落定,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王迎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基于知识构成与演化的视角[J].科学与管理,2012(4):53-57.
[2]李虎.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历史教育观的转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42-44.
[3]王建华.论人类的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30.
[4]李长吉.知识教学的使命:转识成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5):48.
[5]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
[6]李召存.反思知识教学的认识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18.
[7]李召存.课程知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2-133.
[8]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6(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