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配偶已逝,睹物甚哀
《国风》中还有一类诗讲述的是特殊的夫妻关系,天人永隔却又夫妻情深。既有丈夫对亡妻的思念,也有妻子对亡夫的感怀。《邶风·绿衣》就刻画了一个深情的士人形象。男子看到亡妻为自己缝制的衣服时,悲痛难以抑制,回顾往昔种种,妻子的贤惠仍历历在目。妻子的逝去是自己心中永远的痛。《唐风·葛生》讲的是妻子看着丈夫爬满了葛藤的坟茔,心中的伤感愈加喷涌,“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妻子对于亡夫忠贞不贰,誓曰百年之后与夫同穴,到阴间与夫再相聚,读来无比的心酸,令人哀痛。“安”字真实地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家庭的认识,家宅的安定离不开勤劳贤惠的妻子的坚守。夫妻本为一体,正如阴阳两极,是共生共存的,从男女组建家庭的一刻开始,便是双方承担责任的共同观念的缔结。随着在日常生活中的磨合与互助,夫妻有了深厚的情感基础,而人又是情感类的动物,一方的逝去便会使另一方痛不欲生,也显示了大多数士人和谐的家庭观。
结语
《诗经》之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歌如同一颗颗沧海明珠,串连起来,令整个《诗经》愈发生动夺目。采自民间的《国风》,有着丰富多彩的婚恋诗,这些诗中既有悲痛欲绝的弃妇的暗自流泪,也有甜甜蜜蜜的家庭剪影,还有满怀忧愁的思妇的殷切期盼,更有天人相隔的睹物思怀。《国风》中的婚恋诗,既蕴含了普通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爱情婚姻生活追求的希冀,也折射出当时士人对于家庭相处之道、女性地位认识的缩影,笔者对于这些诗作的解读只是冰山一角,《诗经》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更加精深的研读和更为敏锐的发现力来探索其美丽。
注释:
[1]袁梅:《诗经译注》,齐鲁书社,1985年版。下文引《诗经》原文皆出于此书,不再另作标注。
[2]王文锦:《礼记译解(上)》,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54页。
[3]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74页。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李贝贝.《诗经》思妇与弃妇诗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程俊英,蒋建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3]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4]李淑霞.从《诗经·国风》看先秦时期妇女的爱情生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