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差异比较(2)

时间:2015-07-09 09:58 点击:
(二)月亮是一种与人分离的意象 西方文学中出现的月亮与人的关系与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与人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多是独立的行动主体,即便与人亲密无间,但又是各自独立的,这充分体现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二)月亮是一种与人分离的意象 
  西方文学中出现的月亮与人的关系与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与人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多是独立的行动主体,即便与人亲密无间,但又是各自独立的,这充分体现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如: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今晚,月亮做梦有更多的懒意,像美女躺在许多垫子的上面,一只手漫不经心地、轻柔地抚弄乳房的轮廓,在入睡之前有时,她闲适无力,就向着地球,让一串串眼泪悄悄地流呀流,一位虔诚的诗人,睡眠的仇敌,把这苍白的泪水捧在手掌上,好像乳白石的碎片虹光闪亮,放进他那太阳看不见的心里。”这首诗中的月亮不像中国古代诗中的月亮那样,人与自然浑然合为一体,月亮是一个独立的客体,人是人,月亮是月亮,这也正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独立的个性。 
  (三)月亮是一种多变的意象 
  在中国,月亮的阴晴圆缺会影响人的心情,同样的,古罗马人也认为,人的精神受月亮阴晴圆缺的影响。狼人是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形象,且受月亮影响昼伏夜出,都是让人产生恐惧的物种。再如西方认为月亮多变,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一段著名的对白: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朱丽叶: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的变化是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通过这句对白可以看出,在西方人眼中,月亮并非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变的、运动的。 
  三、结语 
  综观中西方文学中的月亮意象,都表达了人们将月亮这一意象作为一种情感寄托与慰藉,但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存在着各种不同差异。当然这差异背后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的,毕竟这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或许一开始就存在,又或许是发展几千年之后存在的。但无论是中国的月亮意象,还是西方的月亮意象,都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而言,更是带来一场美学上的盛宴。倘若非得让我们选择一种方式去认识月亮、欣赏月亮,那毕竟是残忍的。正如前文所述,中西方各方面存在不同,所以很难在某一方面达到统一,更何况即便是文化环境相同的地区,其对月亮的认知与欣赏也是会存在差异的。毕竟优秀的文化是无国界的,大家一起共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世界,不也是一件美事吗?另外,尽管中西方月亮文学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但也有相同的部分,让我们和平地共赏一轮明月,共筑多样的月亮文学。
  参考文献 
  [1]王彩虹.浅析古典诗词中的明月意象[J].语文建设,2012(16). 
  [2]王心洁,王琼.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月亮意象[J].求索,2006(6). 
  [3]莫莉.谈月亮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4(0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