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撼动心魄,值得记忆的往事。而且这些记忆随着年事增长,社会及历史知识的丰富,会更清晰更理性更难以忘怀。笔者虽然已达耄耋之年,抗日战争胜利也已过去70个春秋,但对烽火童年那些值得记忆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恍如隔日。为何称为烽火童年?那是因为从能记事起,我的出生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最前沿。“七·七”芦沟桥事变那年我5岁。日本鬼子先后侵占了北京、天津、保定等地,这时我的家乡深泽县正处在风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危急状态。在县区人民政府的带领下进行着全面动员备战御敌的紧张工作。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我的童年岁月,对当时的备战及日寇侵占后的暴行都留下了深刻记忆。
组织宣传群众全民参与抗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还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现在我体会到当时家乡的备战与抗战都认真执行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条战略红线。那时村里建起了各种群众组织。青壮年男子参加“青救会”,其中一部分青年组建了基干民兵队。青壮年妇女参加“妇救会”,学生则参加儿童团。这些组织经常有各种活动,接受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还承担着缝军衣做军鞋,站岗放哨,维持村里锄奸治安等任务。我上小学后读的第一课就是《大中国,小日本》,第二课是《小日本,真可恨,用枪炮打我们》;唱的歌则是《义勇军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老师不仅通过读讲课文揭露日伪军的残暴罪行,教育我们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还通过每日一堂军训课讲授军事知识与具体操练。在村里的主要街道墙壁上都写有十分醒目以抗日为内容的大字标语,且根据不同时段的中心任务加以更换。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扫荡、反摩擦、反投降”等保留的时间较长。村里十字路口墙壁上都设有一块黑板报,以此向村民作时事宣传,或讲述抗日英雄故事,或揭露日伪汉奸暴行及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的事实。我从小就知道毛泽东、朱德、聂荣臻、吕正操等共产党领导人;也知道汪精卫、张荫吾、石友三等汉奸卖国贼。就是通过墙上黑板报了解的。在宣传方面,村里还成立了业余剧团,经常排演一些抗日内容的小型戏曲、话剧、活报剧。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用河北梆子排演的《血泪仇》一剧,让我担任了其中小演员狗娃一角。在剧中演到狗娃娘被国民党惨害致死后,我在台上真的哭起来了,不少乡亲也因此而动容。对此,村干部和我的父母夸我演得好。也由此,我对国民党有了初步印象。随着组织宣传工作的加强,人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抗日情绪甚为高昂,在军区一次来扩军时,村里就有十多个青年自愿报名参加了八路军,我住在邻村的两个舅舅也在这时入伍走上了抗日第一线。
把握致胜先机积极备战御敌
我们深泽县是石家庄地区日伪军占领最晚的一个县,有着更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备战。在本村备战中,除上述思想动员组织建设外,还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记述。一是“坚壁清野”。针对日寇所到之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村里组织所有村民将粮食与物资藏入地下。这样既能减少人民财产的损失,又使敌人来了无粮吃、无水喝也无所得。那时家家都挖地窖或用陶瓮等大型容器进行掩藏。我家也将为数不多的粮食和姐姐们纺棉花织就的十多匹棉布藏于窖中。二是深挖道沟,避敌而利战。我的家乡是冀中平原腹地,夏季有青纱帐可以阻挡视线,进入冬春之后,十数里外的景物均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对于坚持持久战,长期与敌周旋,以及对老百姓躲避日寇打杀祸害都极为不利。所以,深挖道沟就是在平原展开对敌斗争具有战略意义的创举。所谓道沟,就是将通向外村的主干道,比照农用大车间距有所加宽,挖掘深约两米,能与临村车道衔接的壕沟。在沟道中一定距离内留有宽阔之地,以便对面会车通行。道沟内侧的两旁还挖有若干个猫耳洞,以躲避敌机轰炸扫射。挖建道沟还有一特殊军事作用,即可以阻挡日军坦克、战车及重武器运行转移,以利我军进行打击。三是开展灭狗行动,为游击战创造良好环境。为了家庭安全和沿袭习俗,我们那个地区多数农户都养有护院家犬。我家也养了一条名为大黑的狗。它体大毛黑,敏捷聪明,一有动静都能迅速做出反映,全家人都喜欢它。在村里动员部署打狗行动时,尽管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为了抗战的胜利,人们还是以大局为重,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对爱犬进行了处理。我当时不忍看着“大黑”被吊在空中用水灌毙,躲在大门之外,泪流不止。对于为什么灭狗,当时实在不知其中用意。后来才知道,在1941年11月,党中央指示在抗日根据地要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特定情况下要化整为零,夜行昼伏。而犬类十分灵敏,闻声狂吠,一犬吠叫连锁唱合,对我人民武装人员的行动和保密极为不利。实践证明打狗行动确实对我各级人民武装开展反日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行动就很少被发现或走漏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