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着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为熟知的代表作有小说《吉姆爷》(LordJim),《台风》(Typhoon),《黑暗的心》(HeartofDarkness)等。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是作者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是现代小说的里程碑,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生态主义角度分析小说的文化内涵,集中关注小说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从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康拉德;《黑暗的心》;生态主义;生态文学
前言
《黑暗的心》这部小说由马洛的回忆展开叙述,受雇于某一个公司的马洛作为一艘停泊在泰晤士河口航船的船长踏上了非洲之行,一路上他经常听到一名叫做库尔兹的奇才,于是本以毫无生趣的非洲行变得有了目标,马洛梦想着亲眼见到这位奇人并希望与之畅谈。然而最终了解到这位奇才实则是一个残酷贪婪的象牙掠夺者,并亲眼目睹了库尔兹的悲剧结局。文章以马洛为线索讲述其非洲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时不时透露出殖民者对自然的剥削和无止境的掠夺,反映了人类的贪婪和人性黑暗的一面。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开采掠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先进科学技术一方面能改善人类的生活,开发愚昧落后的地域,但当科技被用为殖民者剥削的工具时,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将不再是福祉。随之而来的将是自然环境与现代科技的不和谐,将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渺小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如若违背自然规律,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片面追求物质必将摧毁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自然的报复[1]。本文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以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黑暗的心》中人与自然、环境与科技微妙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的现实生态主义意义。
一、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人类对大自然无尽的掠夺。小说《黑暗的心》通过殖民者对自然对弱势群体的侵略和无情的剥削折射出生态主义所倡导的主旨和思想。
(一)生态主义
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黑暗的心》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殖民者对大自然的掠夺,然而最终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如文中指出大多去往非洲的人都有去无回;很多人因害热病而死去;文中重要人物库尔兹即便在从自然中获取了极大利益最终也以悲剧告终(小说中生态主义的体现将在下一章节中进行具体阐释)。这都告诉人们,在自然与人的交锋中,最终胜利者只能是自然,因此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以人为中心,人类必将把自身的利益置于生态整体利益之上,必然会引发生态危机和生态失衡,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要坚持生态主义。
(二)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蔑视人类或者反人类;恰恰相反,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许多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论、征服和统治自然观、欲望动力观、发展至上论、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观念,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自然改造、竭泽而渔地榨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违反自然规律和干扰自然进程的科技创造、严重污染自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制和使用等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社会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从生态角度解读《黑暗的心》主要讨论其折射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先进科技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殖民者假其名为解放非洲大陆,教化当地黑人,实则既是对丛林资源的破坏对大自然的掠夺也是对当地黑人的无情迫害。这种以殖民者利益为导向蔑视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对弱势东方的压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结果必将是悲剧性的。
二、小说《黑暗的心》中生态主义的体现
本章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分析其所体现的生态主义观点。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从小说的时代背景追溯生态主义的原由;从小说中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生态主义的本质即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开采之间的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科技观。
(一)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