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悲剧简论(2)

时间:2015-10-07 09:22 点击:
眼泪要涌出既包含着梅侍萍一生的辛酸、悔恨与委屈,又泄露了内心深处对周朴园的留恋和重又萌生的期待。死了的情感在见到周朴园后又被激活,枯萎的心再次被泪水浸润,内心被痛苦所啮噬的梅侍萍无法就此关闭情感闸门,
“眼泪要涌出”既包含着梅侍萍一生的辛酸、悔恨与委屈,又泄露了内心深处对周朴园的留恋和重又萌生的期待。死了的情感在见到周朴园后又被激活,枯萎的心再次被泪水浸润,内心被痛苦所啮噬的梅侍萍无法就此关闭情感闸门,而周朴园表露的痛苦与悔愧之情又鼓励了她,于是她不再遮掩不再暗示,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有五件?您要哪一件?”“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身份的直接揭示,终于让周朴园认出了梅侍萍,这时,梅侍萍说出了一段精彩得足以让人拍案叫绝的话语来:“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人事沧桑,在旧情人面前,梅侍萍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容貌,是在慨叹衰老的同时悲叹欢爱的逝去,是对曾经吸引爱人的青春容颜以及美好回忆的怅惘,是对三十年前旧梦的重新续接。“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娇嗔的话语,亲密的言说,仿佛一下又回到了“三十年前”,回到了年轻的少女时代。这些对白,的确耐人寻味,读者怎么会联想到少爷侮辱少女呢?这些话语,是梅侍萍对往事、旧情、青春与欢爱的深深眷恋及美好回忆,是对先前真挚的、亲密无间的、刻骨铭心的情感的“青春回想”。应该说,这些不经意的、潜意识的语言表达,明白无误地传达出了他们往昔的真挚爱情。“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沉浸在往昔情感中的梅侍萍被周朴园大煞风景的话唤回到现实。有人说,周朴园警觉而严厉的质问展现出了他的虚伪。事实上,作为成功的资本家,周朴园已经不再是往昔的痴情莽撞少年,而是在生活体验下不断磨练出来的日渐冷酷与坚硬的周朴园。他要维护整个家庭秩序,他要维护个人名誉与利益,他要面对卑鄙的鲁贵和正在闹罢工的鲁大海。因此,这句无情的话虽然对梅侍萍来说很残酷,但符合周朴园的身份以及当时的情景。可以说,这段对白,既有现实的社会冲突,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两性情感,两者巧妙地被结合了起来。
  综上对文本的细读分析就会发现,周朴园与梅侍萍三十年前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之解读为周朴园的欺骗与没有感情。那么是谁导致了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悲剧?在戏剧《雷雨》中,梅侍萍没有说,周朴园没有说,曹禺也没有说,戏剧里只说这一家要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按照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有钱人家出于家族声誉与个人声誉,往往会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进行婚姻的结合,周朴园作为周家大少爷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附带着的家庭利益与个人名誉,已经注定周朴园不会也不可能选择“下人丫头”作为正式的太太。不过,丫鬟或者下人可以作为妾存在,正如《红楼梦》中的袭人与贾宝玉的“云雨”之情是因为丫头可以在太太没有进门前作为妾存在的。应该说,在太太没有进门前,少爷与丫头相爱甚至生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周朴园与梅侍萍在周公馆可以“公开”地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家庭允许的。但是,一个丫头要升格作太太,则是家庭不允许的,也会遭到家庭的惩罚。笔者认为,梅侍萍被赶走与这个不无关系,而她在戏剧《雷雨》中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高尚、清高,似乎也印证着这些。实际上,封建婚姻制度产生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可能是周朴园与梅侍萍爱情悲剧的杀手,它不仅摧残了梅侍萍,也毁灭了周朴园,甚至周朴园的后两任妻子也都沦为了该制度的牺牲品。
  戏剧《雷雨》中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悲剧,让人们进一步感觉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正如林语堂所说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是相对好而已,相对坏而已。事实上,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只有看到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才能看到人性的悲剧性。或许,人性越丰富,感情越细腻,作为人的性格悲剧的因素就会越多,遭遇的悲剧性往往也会越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