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陈宏谋家书》体现的家庭教育观及其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时间:2013-09-19 09:13 点击:
《陈宏谋家书》收集了清代康乾时期杰出政治家与思想家陈宏谋写给其家中亲人的20封亲笔书信。信中,陈宏谋教导其子孙要讲求孝悌、立志高远、毋苟安自足和克勤克俭、力戒骄奢,并以身作则,躬身践履,具体反映了陈宏谋的家教思想,对当代的家庭教育有不少借鉴作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溢号文恭。出生于广西临桂县西乡横山村(今桂林市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陈宏谋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与思想家。据《清史稿·艺文志》记载,陈宏谋的著作有《培远堂偶存稿》四十八卷、《在官法戒录》四卷、《四书考辑要》二十卷以及《五种遗规》十五卷等。在这些著作之外,陈宏谋还留下了20封其写给家人的亲笔信,从乾隆十九年(1754)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间,总计约2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出版的《陈宏谋家书》分三大部分,即“家书手迹”、“历代名人题记”、“家书识读”。
 
  一、《陈宏谋家书》体现的家庭教育观
 
  陈宏谋生活在清朝国力富强、政治相对清明和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康乾时期,是一位尊崇儒学、讲求经世致用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吸取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在家教方面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陈宏谋家书》所体现的家庭教育观主要有:
 
  1、讲求孝悌
 
  我国传统道德十分关注子女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道德规范。“父慈”是指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培养和教育;“子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侍奉与尊敬。“兄友”是指兄长对弟、妹要友爱谦让;“弟恭”是指弟、妹对兄、娣要敬爱、顺从。陈宏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谙中国的传统道德并身体力行。其父陈奇玉一生务农,虽不是读书人,却深知读书明理的重要,尽管家境贫寒,也要节衣缩食,供子弟读书。陈宏谋步入仕途,一路高升,但始终不忘父母养育之恩。陈宏谋在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更念父母当年生我取名‘成儿’,望我读书成名……今日身列揆席,位登政府,官日宰相,宅日相府……九原之下其有知乎?其无知乎?呼之不应,叩之无声!吾不能亲至坟前告祭,家中宜备牲酒、香纸到坟一告……”由此不难看出,陈宏谋对其父母是非常孝顺的。
 
  2、教育晚辈立志成才
 
  作为出身贫寒,依靠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的一名封建官员,陈宏谋亦未能摆脱历史的局限,也寄希望于子孙后辈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但与一般封建官员不同的是,他要求子孙不要只是为了“科名”“利禄”而读书,应该“立志远大,毋苟安自足”。陈宏谋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知识能力水平,入仕是以所学的本领去服务于他人,这样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故其告诫其孙兰森说,科举“中与不中,固有定数;所要紧者,终在将来学业精进,做一个可止可仕,有体有用之人,才是吾之期望”。
 
  3、力戒骄奢,培养勤俭家风
 
  教育子弟及家人勤劳节俭,力戒骄矜奢侈,是陈宏谋家教思想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封时代,官僚世家子弟往往因“财足以豪,势足以逞,门第足以矜,小才足以先人”,遂生“六恶”,即奢、淫、懒、傲、刚恨、浮薄,如不严加管教,往往酿成大祸。陈宏谋有见于此,在《家书》中一再教导子弟及家人,要克勤克俭。他在《寄四侄钟璨书》中曾说:“京中浮华,须立定主意,不为所染。盖天下惟诚朴为可久耳。吾家世守寒素,岂可忘本。”又说:“骄傲奢侈,一点不可沾染。即会客说话,固须周旋,然不可套语太多,多则涉于油滑,而不真矣。”在《家书》中,他还告诫其子钟珂说:“尔不可贪杯,不可学吃烟,不可玩牌,三者紧记!紧记!”在对子孙及家人的道德教育中,力戒骄奢确是一项值得特别重视的内容。许多富家子弟骄奢淫逸,使家业败尽,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家长长期放松了对他们进行力戒骄奢教育的缘故。陈宏谋深明此理,故在家书中再三叮嘱子孙要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如在乾隆十九年六月十七日的家书中,他写道:“少年中一举人,自己看得如许希罕,似乎人人皆当奉承者。即足以征识见享受,尔当以此为戒也。”在陈宏谋看来,学海无涯,一个人不应该因取得些许功名就自满自足,在学习的道路上止足不前。
 
  二、《陈宏谋家书》家庭教育观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虽然他的家教思想也存在不少糟粕,但他能以身作则,教育子弟及家人要讲求孝悌,立志济世利民和克勤克俭、力戒骄奢的主张及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意义
 
  从陈宏谋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教育子女时把修身养性放在了第一位。他首先教育子女要勤于读书。乾隆十九年,陈宏谋在调任陕西巡抚前写给家人的信中,教导其子钟珂说:“到家以后,行止坐卧总不离书本方好。纵有往来酬应,稍可抽身即亲书籍。丢荒半日,必要补足,才可谓之好学。吾向年觉得外务皆可缓可缺,而每日读书工夫不可缓亦不肯缺者,非不近人情也,心乎好之,乐此不疲耳。必如此才有进益。若待无事可做而后去寻书,或迫于尊长教命而后去寻书,成何读书耶!”同时他也教育子弟做人要谦虚、戒骄、宽容、勤俭好惠。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勤俭依然非常重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忽视这方面的教育。陈宏谋教育子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家长的他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为官数十年间,他经常巡行各地,了解民情。
 
  2、在读书方面的意义
 
  今天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很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却不怎么样。这与我们的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分不开的。在这一点上陈宏谋对他后代的教育比较好,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借鉴。陈宏谋不仅强调儒家伦理方面的实践,更重视儒学的治世功能。在读书方面,他教育子女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既要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在某一方面做到专深。这与我们今天的专才与通才的教育有相似的地方。陈宏谋还要求他的子弟熟读儒家各经典,以达到通经致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