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谈《理想国》中“善”的统治

时间:2014-01-14 16:47 点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建立一个“最善的”城邦,其中柏拉图为这个城邦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统治者概念“哲学王”。他主张,除非哲学家当王,或者统治者因为学习哲学而成为了哲学家,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善的、正义的城邦不可能实现。他还认为哲学家一经培养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而公民是融入在城邦中的,即崇尚整体主义。
  一、哲学王
  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
  柏拉图认为,国家要有好的领导者才有助于社会稳定。而最适合做国家领导者的是哲学王,即拥有哲学知识的政治人物。关于哲学王的观点反映了一个问题,即社会管理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还表明在柏拉图社会管理上试图提出一条文化精英与政治精英相结合的思路。为政者需要具有全面的知识,无知者当道则导致国家灭亡。柏拉图的上述观点表明他看到社会管理者的素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善"即为哲学家本身拥有的内在涵养。
  二、氏族思想在统治阶级上的体现
  由于柏拉图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很多思想都是维护贵族统治的。他在自己的社会政治观点中,力图保存和恢复昔日的氏族制度,以重新贵族的专制统治,他的哲学观点也充斥着旧氏族时代的观点和思想方式。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思想,集中的反映了他妄图保存和恢复氏族制度的要求,反映了他对腐朽氏族制的憧憬,"理想国"因而具有色彩浓厚的氏族制的特点,这从以下几点可以看的出来:第一,"理想国"与历史上氏族制度瓦解、国家刚刚产生时期的社会状况相当。柏拉图认为"理想国"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但这个社会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它仅仅在历史上存在过。根据柏拉图关于五种国家形式的划分,我们大体上可以推断出"理想国"的时代特点。柏拉图把国家分成五种:第一种就是"理想国",此外四种是富豪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暴君政体。他认为这五种国家不是并存的,而是依次产生的。当"理想国"蜕化之后,就产生出富豪政体,而富豪政体继续蜕化,就出现了寡头政体,最后直到出现暴君政体。这时国家蜕化到了不能再坏的程度。国家一步步蜕化变坏的过程,大体上与希腊大多数城邦由氏族制向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向民主制演变的过程相符,而"理想国"就处在这一演变过程的开端。这一阶段的国家是由氏族制度机关转化来的。"真正的国家权利机关"还没有设置起来,因此,"理想国"保存很多的氏族制残余,完全是可以想象的。第二,"理想国"具有氏族制血缘关系的特点。各成员间具有血缘关系,是氏族制度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而"理想国"明显具有这一特点。柏拉图曾经说过,"住在这个国家里的人都是兄弟,全都出自一个祖先"[8]。我们看到,出自同一祖先的"兄弟"之间已不再平等,少数人变的象金银一样高贵,多数人却卑贱的犹如一堆破铜烂铁。这正是一幅被阶级分化弄的残破不堪,但仍被顽固的血缘纽带维系在一起的氏族制的图景,柏拉图所期望、憧憬的,也正是这样的氏族制度。第三,"理想国"的家庭、婚姻制度带着鲜明的氏族制度的特色。就像上面提到的,婚姻问题都是由国家来制定的,每个人都要完全遵守统治者的要求。第四,"理想国"的统治者和武士保持着氏族时代财产公有的制度,虽然是限制在统治者和武士范围之内,但是,这种公有制毕竟是属于氏族时代的范畴,也是氏族时代遗留的痕迹。
  从上面可以看出,柏拉图的"理想国"完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是站在贵族立场上的,妄图恢复古代的氏族制度,回到贵族统治时代。柏拉图也毫不隐讳的把他的"理想国"称之为君主制或贵族制,它带有明显的东方式的专制制度的特点。因此,马克思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柏拉图虽然高尚地认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但他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他本身的因素,他也只是想回到贵族时代。
  三、"善"的统治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性意义
  《理想国》将统治者赋予哲学家,哲学家富有精神,不会为了争取个人蝇头小利而滥用权力,虽然这种理想状态是难以实现的,但正如爱比克太德所认为"人是从神那里留意出来的一颗微粒,人与神同在。每一个人应了解到:"你随身带着一个上帝","你本身中带着神"[9]。如果统治者体会"善"统治的内在意义,就会将对人民的责任上升到对自我的约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频频出现的贪官现象需要我们用哲学的眼光去反思。"善"的统治思想应该被渗入到当今社会的统治者中,也只有建立信仰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官现象。
  反思现代社会,依据现代的宪政精神,所谓善治,概括地说,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实现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对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管理,它以实现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和谐共生、互相促进为最终目标和最佳状态。无疑,实现善治不仅是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进行合作管理以获取最大效益的德性要求,也是凸现当代中国政府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互动管理模式的制度化表征。政府与公民、德性与制度互动与统一基础上的善治模式,是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理想目标。
  "善"的统治阶层不仅仅源于柏拉图对哲学家的信任和重视,而是当时古希腊的整体主义以及民主政治下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尽管《理想国》带给我们的只能是一种理念的培养(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但正如《周易》是中国文化源头,卦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立象以尽意"就意味着人之意还有仅以言不能尽意,不能完全把意包含,但可以附意于象外。"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10]。因为我们理解的基础不同,一个国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个社会有他自己的指导思想,一个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内涵,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他给我们柏拉图从政治角度出发思考国家的建立,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理念的培养的重要,对于我们今天这样浮躁的时代和这个不以知识为教育理念的时代中,一切以公式化思考为模式的时代中,理念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柏拉图.国家篇,柏拉图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爱比克泰德.哲学谈话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周易·系辞.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