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满怀离索中的艺术美(2)

时间:2014-03-08 16:39 点击:
6.挂念远行的情郎 在分手离别时,崔莺莺还不忘叮嘱张生注意保重身体。一字一句都显得情真意切,道尽了女主人公无论多么怨恨世事都坦然面对现实,也外显出对爱人生活细节关心的情意。 7.忧虑爱情前途 从古至今,女人

  6.挂念远行的情郎

  在分手离别时,崔莺莺还不忘叮嘱张生注意保重身体。一字一句都显得情真意切,道尽了女主人公无论多么怨恨世事都坦然面对现实,也外显出对爱人生活细节关心的情意。

  7.忧虑爱情前途

  从古至今,女人都反对一夫多妻。爱情来临了可以是山盟海誓,可分别后采得野花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张生休妻再娶,崔莺莺就会遭受到前途与爱情的双重打击。因此,在文中,崔莺莺最后叮嘱张生,如果见到了他乡有美丽的花草,再也不要像在此地般留恋着不肯离去。

  如此复杂地勾勒崔莺莺的心情,足以看到作者手法之巧妙。在古代文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在唐宋两代表现为片段形式,直到元朝,女子形象才更加鲜活起来。

  三、沁人心扉的愁情

  若要制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就不得不在情上下功夫,《长亭送别》真正做到了黯然销魂。王实甫在写情之时面对两个难题:既浓又要有新意。作者运用典故与反复解决了这个问题。

  《长亭送别》对哭泣的描写十分巧妙,有七处使用了泪字,那么,连珠般落泪会不会让人觉得十分做作呢?在开篇,王实甫写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已经鲜明地点明了主题,之后的叠叠泪、泪汪汪等又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眼泪之多以及欲诉还休的情态,而且在首尾照应的同时又用了《拾遗记》中的典故,写出了崔莺莺“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娇楚姿态。以泪开始以泪结束,将崔莺莺对张生的留恋,对爱情的忧愁凝结成凄凉,但又不失惊艳。这种细节也让读者见识到了大家的创作水平。

  而说到用典,王实甫真正做到了无匠气却优美工整。如“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道尽了倾世缠绵,“未饮先醉”又平添了愤慨,《诗经》中的离别又让人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崔莺莺形单影只的背影,在收尾处,源于李清照的诗词又让这股愁情变得更广、更重。王实甫成功地使用了用典与反复两种艺术手法,构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巨作。同时又以一首散曲《别情》为《长亭送别》做了补充。为读者搭建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殿堂的同时,也成就了读者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作为古代文学戏剧的奇葩、元杂剧的璀璨明珠,《长亭送别》以如花间美人一样的词汇,成为脍炙人口的巨作。无论写景状物还是人物情态,以及精彩纷呈的语言修辞,都吸引无数人为之细细品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2254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