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穿行在诗歌里的千古意象(3)

时间:2021-05-10 10:47 点击:
当然在古典诗歌中,大多时候,明月代表的是一种美好、一种愿望、一种希冀、一种梦想,尽管月亮有圆有缺,不能永远保持花好月圆的局面,但在人们心目中,月亮永远都是思念,只不过月亮圆的时候人们的思念跟着圆,月

  当然在古典诗歌中,大多时候,明月代表的是一种美好、一种愿望、一种希冀、一种梦想,尽管月亮有圆有缺,不能永远保持花好月圆的局面,但在人们心目中,月亮永远都是思念,只不过月亮圆的时候人们的思念跟着圆,月亮弯的时候,人们的思念也跟着弯罢。

  我们再来看闻一多推崇备至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诗歌杰作,诗里几乎每一句都含有“月”字,堪称明月诗之最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夜如湿玉,明月高悬,这景致,孤绝十分,美得让人心碎。江面水波潋滟,婆娑的树,皎洁的明月,就能荡漾起那亘古的神韵了。星和月,是不一样的,星太遥远,只有月才占得住人的心;月离人也不近,才诠释了距离之美;圆缺变化使它动感十足,美意千分。

  若没有明月,这春江一水该是多么的寂寞,寂寞是一种禁锢,寂寞意味着灵魂的缺失。春江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处在月夜之下,月华映照着女子的脸,总泛起温纯的光,眸子里多是温柔的情意,一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诗意蔓延,掩不住那份难得的千古神思。月华如水,泻下清澈的光,张若虚笔下的诗句是深层的哲学思考,借明月这一审美意象反复吟诵,轻柔的风淡淡地拂过那哲学的丛林,那江面,在那清辉皎洁之处,明月这一审美意象在古典诗歌中高度融合了,它堪称古典诗歌美学殿堂中的蓝宝石。

  四、结语

  明月这一意象在古典诗歌长卷里屡屡出现,且历久弥新,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真正能够传世的文学往往是那些能够安慰内心孤独和抚平灵魂创伤的作品,而明月恰恰通过文学,尤其是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给人们以美好的梦想和远方的希冀,透过明月这一审美意象并挖掘出它内在的特征,让心灵的感触引发出读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对深层次解读古典诗歌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2]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罗漫.神话·诗骚·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4]王光明.读古代文论札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

  [5]礼记·乐记[A]//郭绍虞.历代文论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