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去华词中还有一部分表现了词人不愿为功名利禄所累的思想,可以看出词人对东晋陶渊明的仰慕之情。《归字谣》中,词人就明确表示“陶元亮,千载是吾师”。作者此类思想不独见于某首词中,而是几乎处处可见,现举较有代表的一首《六州歌头·渊明祠》: 这首词一方面感叹“物是人非”、“人世任相违”,表现了作者对宋朝当时昏庸无能的愤慨,而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处境下,作者又十分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安逸生活,也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平稳安然地享受到“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更希望自己能像《庄子》书中所描写的高人那样“忘机”。从这首词中,一方面看到一个爱国无门的作者,另一方面又有一个无奈与现实生活而想隐居的作者。词人的这种思想屡见于他的其他作品中,如“且就竹深荷静,坐看山高月小”(《水调歌头》)、“念岁月侵寻,闲中最乐,饱外何求”(《木兰花慢》)、“富贵功名,本来无意,何况如今”(《柳梢青》)、“一笑留残照。世间万事蝇头小”(《惜分飞》)。 近人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对袁词评价颇高:“极豪爽幽畅,为稼轩并时的一位高手。”[9]唐圭璋先生在《宋词三百首笺注》的自序中也提到袁去华的词“浑成”[10],就是指袁去华词的一气呵成。正是词人内心激昂的情调、作品中广阔的意境以及词人典故的运用,才形成了这种“浑成”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5]马端临.文献通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6]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饶宗颐.词集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0. [8]蒋克己.袁去华词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1989(6). [9]薛砺若.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书店,1985. [10]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