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心理惊悚影片《夺命黑天鹅》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娜塔丽·波特曼担任主演,著名演员米拉·库妮丝、文森特·卡塞尔参演,该片荣获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提名等重量级奖项。本文将以《黑天鹅》中妮娜在饰演天鹅皇后前的身心变化为视点,充分关注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影片中交错现实与幻象的叙述手法,浅论影片《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 [关键词]《夺命黑天鹅》;绝美;“白”;“黑”;本我 美国心理惊悚影片《夺命黑天鹅》又译《黑天鹅》,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著名演员娜塔丽·波特曼担任主演,凭借在《夺命黑天鹅》中的出色表演,娜塔丽·波特曼折桂2010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这一至高荣誉。此外,著名演员米拉·库妮丝、文森特·卡塞尔的参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夺命黑天鹅》情节曲折、悬念叠生,讲述了女主人公妮娜在出演天鹅皇后前的身心挣扎,堪称白天鹅化身的妮娜在过往的数十年间一贯懦弱而羞涩,而成功饰演邪恶的黑天鹅的压力使妮娜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幻觉,正是在这种现实与幻觉的交错中,妮娜最终获得了完美,同时也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夺命黑天鹅》中十分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细观之下,外表乖巧的妮娜拥有双重性格,一直被压抑的真实性格在饰演天鹅皇后这一极端情境中得以爆发,使表征邪恶的“黑”与指向纯洁的“白”这两种对立品性在主人公妮娜心中上演了一场残酷而美丽的交锋,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刻画也是《夺命黑天鹅》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重要原因。 “白”与“黑”是影片《夺命黑天鹅》的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从表层含义上而言,“白”是《天鹅湖》中的白天鹅,白天鹅是一位被施以魔法的美丽姑娘,需要王子的吻才能够转变成为人形,它善良、美丽、纯洁,同时善良纯洁的品性也使白天鹅软弱而被动,最终被黑暗势力控制的它只能以“白天鹅之死”而落幕。与“白”相似,“黑”的表层含义是黑天鹅,在《天鹅湖》中的黑天鹅充满了魅惑的邪恶气息,就在王子将要吻醒白天鹅之时,同样美丽的黑天鹅出现了并成功地引诱了王子,直接导致了白天鹅之死。从深层含义上来说,善良纯洁的白天鹅象征着女主人公妮娜28年以来在母亲的控制下所展现出来的品性;而魅惑邪恶的黑天鹅则指向了妮娜在极端情境中所释放出的压抑已久的本真自我。本文将以《夺命黑天鹅》中妮娜在饰演天鹅皇后前的身心变化为视点,充分关注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影片中交错现实与幻象的叙述手法,浅论影片《夺命黑天鹅》中“白”与“黑”的绝美演绎。
存在主义者萨特在秉持存在主义核心理论——存在先于本质——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论断,他认为处在极端情境中的人所选择的存在方式能够真实地展现出主体的本质,同时人的本质并不是先觉固定的,而是伴随着他所选择的存在方式而逐渐明晰确立的,在生命延续的存在状态未结束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定义出主体的本质。[1]在《夺命黑天鹅》中,妮娜在母亲的严厉的教导与约束下以乖巧纯洁的形象出现,成为在《天鹅湖》中饰演白天鹅的不二人选,但如果导演仅仅简单地讲述妮娜与白天鹅这一形象的契合程度,那么影片将因缺乏戏剧冲突而走向平庸。在影片中,剧团为了在新一季的演出中使老剧目《天鹅湖》惊艳登场,决定选择一位新的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同时饰演邪恶的黑天鹅和纯洁的白天鹅即天鹅皇后这一形象。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通过设置这一预设情节巧妙地在影片中为女主人公妮娜设置了一个极端的情境,一贯乖巧的妮娜为了成功饰演自己一贯不擅长的黑天鹅而不断寻求方法,而同一剧团的演员莉莉的出现激发了妮娜压抑已久的邪恶、魅惑的品质,成功饰演黑天鹅的妮娜获得了自己追求的完美,同时也因精神分裂而走向了死亡,上演了一场绝美的《天鹅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