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庄子》中的残缺意象:残疾之人与不材之木(2)

时间:2014-05-21 17:00 点击:
(2)面对生命困境,知命之无可奈何。 《德充符》篇的主旨,讲的是全德。齐物的观念建立在宇宙生成论的立场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名。如果停留在物的层面,必然只能看到万物的差异性

  (2)面对生命困境,知命之无可奈何。

  《德充符》篇的主旨,讲的是“全德”。“齐物”的观念建立在宇宙生成论的立场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名。如果停留在“物”的层面,必然只能看到万物的差异性,以致“肝胆楚越”,陷入叔山无趾所说的“皎诡幻怪”的名目之中;但回到更高的原点上,“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知命”则建立在万物转化的情境中,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痛苦的遭遇或突然的疾病,都是有限的时间段中有限的事物。这两种观念殊途同归,指向超越物质层面的有限性,从而达到“德”之全。

  用“知命”的方式来看待身体残缺的人物,不仅限于《德充符》篇。

  《养生主》篇,右师称自己的独脚为“天也,非人也”。

  《德充符》篇,恶者哀骀它,孔子称道:“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哀骀它之后,附有闉跂支离无脤与甕盎大瘿的短故事,二人游说君主,使君主反而看不惯常人的相貌,用意与哀骀它故事相同。

  《德充符》篇,兀者申徒嘉,自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大宗师》篇,子舆生病,形体毁损,云:“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枭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

  外篇中的述庄派篇目《至乐》,有支离叔“柳生其左肘”,语句颇类子舆故事。支离叔云:“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3)全生避祸。

  这类故事只有一个,见于《人间世》。恶者支离疏,没有因为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反而逃脱了兵役。原文评论曰:“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由况支离其德者乎!”

  其实残缺意象在《庄子》中另有一种表达方式,主人公是不堪采伐的树木。不材之木与残疾之人,可以看做同一主题的不同变体。学者针对两个主题的讨论相当深入,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将二者联系到一起。不仅残缺之意相同,这两个主题也都发源于《庄子》内篇,所表达的旨趣也有近似之处。

  二、《庄子》中的不材之木

  不材之木,是没有利用价值的树木,义出《庄子·人间世》。篇中著名的工匠叫做匠石,在路上见到被当做社祠神树的大栎树,树之大“其大蔽牛,絜之百围”,材质却“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大而无用”是“不材之木”的共同特征。《人间世》又有南伯子綦游商之丘,见到可以“结驷千乘”的大木,“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只得感叹“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最有名的不材之木,是《逍遥游》篇末惠子那棵“大而无用”之树,“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正是借这棵树发挥出千古流传的逍遥之义:“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正如《人间世》渲染支离疏的形貌之残缺一样,上述三个故事极力渲染树木的不堪采伐。树是一个经历了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象征生命的意象,而《人间世》篇正是围绕着生命困境的问题。《人间世》为人间定下的基调充满绝望与压迫感,篇末楚狂接舆向为着政治理想而奔忙的孔子歌唱道:“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也正是在这一篇中,普通树木的命运则是:“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残疾人支离疏靠残缺无用来挣扎求生,栎树也托梦与匠石称“求无所可用久矣”。两个主题是同构的,树木是人的隐喻。故而《人间世》篇中,集中了两处不材之木,以及一处残疾人支离疏的故事。

  《逍遥游》中的不材之木,境界则要宽广许多。它树立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不在人间。这个故事的用意,更多体现在“无用之用”本身对物质层面的超越性上,与《德充符》篇的残疾者更接近一些。

  外篇中的述庄派篇目《山木》,在残疾之人与不材之木两个意象上都继承了内篇《人间世》的传统,以不材之木开篇,以逆旅恶妾结束。篇名“山木”也紧扣《人间世》的“山木,自寇也”。在这里,两个意象完成了第二次交汇。不过《山木》篇似乎觉得“不材之木”不够保险,之后又讲了家鹅因为不会鸣叫报警而被主人宰杀的故事,并给出了一个进阶的解决方式:“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参考文献

  [1]庄周.南华真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俞樾.庄子姓名考[A]//春在堂全书[C].江苏:凤凰出版社,2010.

  [3]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