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慈悲为怀的心胸 曾是工会副委员长、与恩地并肩抗争的同期同事行天四郎选择了和恩地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以弱化工会为砝码,换得了总公司的要职,并依靠奉承上司和贿赂政府官员,一路高升至宣传部长并被提拔成为董事。同公司国际航线的空姐三井美树是行天的情人。行天被利益蒙蔽了良心,他利用美树向罹难的空姐家属索取遗族会名册,意图将遗族会解散,对罹难者家属没有一点怜悯之心。他始终视恩地为眼中钉,最终利用自己的权利将他再次放逐到肯尼亚。行天站在楼梯的高处对低处的恩地说,你永远是我的输家,你又被流放到非洲了。恩地一步一步上楼接近他,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很寂寞吧?”当时工会的胜利,是所有机组人员的胜利,是对乘客的保护。而现在的胜利,不过是一群政治蛀虫的胜利,是对政客的保护。行天不在乎惺惺相惜的派系内部人员的生命,随时翻脸;不在乎乘客的生命,出事也不整顿;更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因为有靠山。既然如此不在乎生命,活着一定很寂寞吧。三井美树处在人生呈鲜明对比的两个男人之间,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疑惑,心动摇起来。她恳请恩地拯救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的行天。无奈行天听不进好言相劝,最终换来了可悲的下场。原工会委员八木为了揭露行天的罪恶,选择与行天同归于尽。 二、影片反映的社会问题 影片的原著作者山崎丰子惯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大手笔的连续创作,揭露日本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被誉为“日本的巴尔扎克”。《不沉的太阳》中既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有敏感的政治因素,更有庞杂的派系斗争。 首先,故事取材自1985年日本乃至世界航空史上最惨重的单机空难——“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日航123号航班(JAL123),是一班从日本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大阪伊丹机场的日本航空班机。1985年8月12日,班机使用波音747SR-46,搭载509名乘客及15名机组人员,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山脊(距离东京约100公里)坠毁。仅有4名女性奇迹般生还,其余520人悉数罹难。 其次,影片反映了日航的腐朽和日本政治的黑暗。承载着成千上万人性命的“国民航空”,始终奉行着“利益优先”的经营方针。公司与企业家、政客、财界、媒体暗中勾结,编成了巨大的利益网。他们将企业作为换取少数人利益的砝码,排除异己,聚敛财富,无视飞行安全,最终导致了日本史上最大空难的发生。原著作者山崎在揭示航空业内幕的同时,预见了“国民航空”无法长久生存的残酷现实。果不其然,“国民航空”的原型“日本航空公司”于2010年1月9日向东京地方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这个在20世纪80年代业绩世界第一、曾被誉为“不沉的太阳”的日本航空巨人终于轰然倒下。 再次,影片折射出小人物的悲哀。恩地为了自己的同事能有更安全、合理的工作环境与公司斗争,在空难善后工作中又表现出色,对改革公司积弊作出贡献,却因此遭到公司的一连串报复,最后被放逐到肯尼亚。影片表现了一个被时代和体制捉弄的小人物的辛酸与悲哀。 三、恩地人格魅力的现实启示意义 《不沉的太阳》是一部思想深邃、针砭社会问题的厚重巨作,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特有的人格魅力,带给我们很多深刻的启示。 影片的最后,恩地站在肯尼亚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思绪万千。在感慨人生无常,暗自落泪的同时,仍然没有失去心中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近10年的孤独已培养出他超凡的忍耐力和不妥协的精神。无论怎样凄凉、孤独,恩地一定会继续为社会的公正、为人性的尊严而斗争。如同恩地眼中非洲大地上的夕阳,西下后虽然被阴霾笼罩,但这轮太阳第二天依旧会冉冉升起,照亮大地万物。 只要不失去做人的良知和心中的理想,即使身处异乡和窘境,也不会退缩和沉沦。这种人生才最具有价值,更值得尊重。也只有不曾泯灭的良心和不断的坚持,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当我们面对黑暗、面对残酷时,请尽量保持那一颗赤子之心。胜利与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太阳永不落。 影片的结尾意味深长,没有说明邪不胜正,好人没有战胜坏人,伤害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透露出一种无限的悲凉。其实,主人公失败的命运早在这种悲凉之中已被注定。但是,我们却看到恩地实现了自我的升华。也许现实中有很多人就像恩地一样,在抵抗着不公的同时还品尝着受挫后的苦涩。影片以此来唤醒人们抵抗恶势力的斗争意识,激发观众内心深处民主、正义、博爱、慈悲等现代意识的觉醒。我想这才是这部影片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魏大海.日本当代文学考察[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 黄丽.人性的隐喻——电影《夜宴》面具魅力的符号学阐释[J].电影文学,2006(13). [3] 陈华茹.《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人格魅力[J].长城,2011(02). [4]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