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

时间:2014-03-25 16:55 点击: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的持续升温,建筑装饰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建筑装饰专业是近几年来各大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它的显著特点是与社会联系紧密度较高,但同时门槛又相对较低,而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忽略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的持续升温,建筑装饰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建筑装饰专业是近几年来各大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它的显著特点是与社会联系紧密度较高,但同时门槛又相对较低,而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忽略实践的作用,因此本文本着学生走进学校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目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创建“以工带学”的教学改革,真正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学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重点从注重学生的能力培训、公司管理模式化培训、设计工作室和校企联系会等形式探讨了建筑装饰专业“以工带学”的教学改革新形式。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工作室模式;项目化教学

  引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年来为建设生产一线培养了诸多人才。但由于学生的组成较为复杂,文化程度较低等现状从而构成厌学等现状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对未来的就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而我国传统的以教为导的教学方法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之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严重,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而每一个学生走进校园都是以就业为目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技能走向社会,我建议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工带学”的教学改革模式,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学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由传统教学方法向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转变在信息科技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装饰专业成为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而又逐渐趋向大众化的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快捷而多样,使得他们对学校专业教学知识的依赖性不断减少,在信息泛滥和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发挥,反而呈现萎缩状况。而目前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包括五方面内容,即专题讲座、课题调研、概念方案、设计深化、成果讲评。这些都是传统的理论教学,而很多种职类学校的办学模式重视对造型与表现的教育,缺乏行业技术标准、工程管理意识,均有较大的局限性。对设计与施工业务流程、工作成本、团队合作、客户沟通等职业素养也难以在实践性课程中充分体现,因此,中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必须走结合实践操作的办学模式融合的道路,并不断创新,形成适合于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工作室教学是一种面向市场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结论与事实,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索、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同时,工作室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探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学生不分年级高低同在一个工作室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形成互相竞争的良好学习环境,教师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的、帮助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使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工作室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社会中寻找真实设计项目,在项目的承接、与客户的交流、设计实际应用等等过程环节中学习岗位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所以为学生建立起一条稳定的社会项目渠道对于工作。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