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最大限度提高人才岗位合格率为目标,遵循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全面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条件,着力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和任务要求的岗位牵引教学模式。任职教育院校构建和完善岗位牵引教学模式,应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核心,需要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放到信息作战怎么打、怎么练的大环境中去思考、谋划和检验,尤其要更新教育理念,并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机制方面建立与任职教育院校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任职教育;岗位牵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6文献标识码:A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转变,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整体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解决院校建设发展两个“不相适应”突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任职教育教学模式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最大限度提高人才岗位合格率为目标,遵循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全面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条件,着力构建适应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和任务要求的岗位牵引教学模式。 一、岗位牵引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军事任职教育是适应军队作战和建设发展需求、提高军事人才岗位任职能力的军事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岗位指向性和实践性,这一基本定位和特征,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贴近未来实战、贴近部队建设、贴近学员任职岗位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1]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实践的产物,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的中介作用。[2]加强对任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本身不仅是目的,更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也是任职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二)岗位牵引教学模式概述 岗位牵引教学模式指遵循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任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实现任职教育的基本功能、满足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基于岗位牵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按照“任职驱动、实践贯通、理实一体、能力检验”的原则,针对任职教育对象多元化、任务多样化和目标职业化的特点,强化贴近未来实战、贴近部队建设、贴近学员任职岗位的教学模式改革。从基本内涵看,岗位牵引教学模式必须贯彻符合任职教育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实施与任职教育特点规律相匹配的基本教学策略或方法。从基本特征看,岗位牵引教学模式围绕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具体安排了教学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序列构成和操作要领,具有可操作性;从主要功能看,岗位牵引教学模式不是具体实践,但源于实践、再现实践,对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预见、统筹和改进功能,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和教学理论的实践化。岗位牵引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即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培训对象具备胜任某一特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具有岗位指向性、实践性、动态性等特点。 二、几种岗位牵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任职教育院校推进教学模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学形态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以空军预警学院为例,学院积极适应任职教育深化发展需要,确立了“任职驱动、实践贯通、理实一体、能力检验”的模式改革思路,重点解决院校教育与实战需要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专业条块分割、方法手段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不断深化组训模式改革,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一)新装备成建制改装训练
传统的雷达装备改装训练,由装备生产厂家进行接装培训,主要学习开关机等简单操作,与作战使用基本脱节;院校则是面向岗位进行任职培训,与所担负的装备衔接不紧,两种培训两张皮。成建制改装训练就是遵循体系战斗力生成的特点规律,按照“前伸后延”的思路,新装备直接发到院校,由院校承担部队的成建制接装培训和岗位任职培训,促使新装备成建制、全功能发挥战斗力,从源头上打牢部队战斗力基础,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加强新装备成建制改装训练的理论研究。明确新装备改装训练的理论依据、知识基础、模式机制和考核评价方式。二是组织制定新装备成建制改装训练教学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强化教员的装备教学能力,使学员来之能训、训之能用,切实体现出成建制改装训练的优势。三是组织制定新装备成建制改装训练保障方案。就部队一套班子成建制进驻后的教学、装备和生活保障做好详细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