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从文章修辞手法及词的准确运用和句式特点方面设计问题。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文中常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且作者在写作时十分注重遣词造句。因此,要提高对散文语言的品味能力,教师还须在这方面精心设置问题。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教学的过程中,可就这方面提出问题:文中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句子很有特点?有哪些词用得十分精妙,请说出它妙在哪里?等等,相信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品味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了。 第六,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进行问题的设计。从学生的年龄,生活的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老师可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问题:小时候大家最喜欢到什么地方游玩,喜欢哪些小动物,爱听鬼故事吗?听完后有过什么样的感受?你们上课偷懒吗?课堂上都有过什么样的趣事?这些问题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散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技巧永不只这些,我在这里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只要大家潜心研究,大胆实践,相信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 四、结语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散文这一文学作品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篇目,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置问题,力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加上教师的引导,总结,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他们对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达到课标要求。 参考文献: [1]邵军.一瓶一钵足矣——试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的设计[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2]赵寿成.整合“问题”,设计“学题”,促进学生自读感悟[J].江苏教育,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