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的听说能力十分重要,然而中学生却不爱听英语、说英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从“从身边小事做起,运用英语组织教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提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说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务必做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四项技能,即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对中国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特别在我们这个相对边远而落后的县里,大多学生认为英语是外国人的语言,学来干啥?教学环境不佳,学习氛围淡薄,缺乏感情,畏惧或自卑心理严重,教师怎么鼓励,学生都难逾越原先筑起的那条心理鸿沟。因此,课堂上学生学习被动,羞于开口,懒于听说,正如人们所说,是一种地道的“哑巴英语”。因而造成英语教学“听说水平低,读写速度慢,整体素质下降”的局面。面对现实,作为英语教师,将如何拯救残局,力挽狂澜?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在实践中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1从身边小事做起,运用英语组织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主战场。高中生处于身体发育最佳时期,记性好,模仿性强。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中都用英语进行,而且发音准确,语言清晰,语调规范,语速顺畅,日长月久,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从教师那里受到感染,学习到很多东西。推而广之,同学们平时相遇或交谈,也用英语对话,这样,一个深厚而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就会形成。所以说,课堂教学运用英语进行,对学生听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过程,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习英语,心理没有压力,轻松愉快,学习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心理特点: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有所崇拜,而且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的模仿能力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用英语,增多了他们听说英语、参与英语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为提高口语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例如:教师在呈现图片、让学生进行对话时,可以说“Now,1et’stalkabcutthepicture”,鼓励学生站到前面来说,或登台演讲。当某个学生说得较好时,老师又及时鼓励说“Youareeveryclever”、“Verygood”、“OK”。通过这些语言,学生从中受到鼓励,于是加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在以后的口语训练中就会开口说话而不再沉默了。 2放下教师架子,构建民主快乐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听说英语的积极性也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做学生的大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要主动引导他们说英语。对学生在听、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以和蔼的态度予以宽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营造一个民主、快乐的课堂氛围。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引导,多给机会,鼓励其大胆开口,如有进步,应大力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时,教师切不可当面训斥、指责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听力心理障碍,甚至丧失学习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和肢体语言,适时利用学生掌握的知识激励学生积极开口,大胆说英语,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愉快地听说英语,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