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因此班级学生管理是作为小学班主任重要工作,班主任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赏”与“罚”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赏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6-02 由于小学生刚从温馨的家庭来到学校大家庭,很多学生还保留着在家里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那养尊处优、目中无人的态度,毫无纪律观念的的性格,一时半会很难融入班集体。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待孩子应适当的给予“赏罚”教育。 一、学生管理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学校的班集体是主要由几十位学生成员组成的,再配上一位班主任老师。这位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必须要好好对学生管理,管理班级成员在学校班级规章制度下努力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学校诸多事情需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否则学校很多工作不好开展。学生管理同班主任其他工作相比而言无法相抵。因此学生管理是每一位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二、学生管理中的“赏”与“罚”教育原则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在小学内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在家就是“小皇帝”或者“小公主”自居。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一副目无长辈、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的性格,稍微一点委屈就乱发脾气等不好的秉性。由于小学生的特殊性,对待他们要进行特殊教育,班主任需要掌握“赏”“罚”教育的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是管理班级的前提。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要经常与小学生们在一起,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游戏,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班主任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班主任要积极同小学生们交朋友,用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们的友情对待他们。由于小学生思维单纯,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好,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班级成员深入了解班级文化。和谐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者进行“赏”与“罚”教育的一个前提。 (二)师生共同拟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是保障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也需要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管理者要管理一群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班级管理者管理学生除了不违背学校规章制度外,还应当遵行班级规章制度,以民主方式管理班集体。师生共同拟定班级规章制度,小学生们表现好或者违纪了都要依据本班规章制度来管理。只有让孩子们觉得班主任管理是依据班级规章制度,学生就能很好的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并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同时,班级规章制度的拟定也自然而然有利于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三)班干部是班级规章制度的主要监督者
一个班集体的班级规章制度已经制订了,那么一个好制度需要有人去监督。由于班干部是相对于班级其他成员而言,责任感与纪律观念都较强。因此班级规章制度虽然主要由班主任去执行,那么班级规章制度的监督交给班干部是最好的选择。当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过程中,如有发生一些不符合班级规章制度的处理行为时,班干部要主动向班主任提出交涉。不过有时候,班干部若没有及时发现或察觉,其他任何班级成员也可以向班主任提出交涉。由于现在的小学生们大都比较叛逆,在师生共同拟定的班级规章制度下,又以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了师生的友谊。在这个制度与管理方式下,学生难道愿意想做与班级规章制度相违背的事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