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教学后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各因子的(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教学后测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结果 注:*P<0.05,**P<0.01,***p<0.001 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和对照组经过常规教学后的问卷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人际交谈、交际交友、陌生交流以及总分都呈现出巨显著的差异,而且均值都大幅度提高,说明团体辅导式教学比常规传统教学效果更好,说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高中生的人际交谈、交际交友和陌生交流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2)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上也都呈现出较显著的差异。而且均值都有所提高,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式教学对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也有一定的提高。 (3)该学校的高中生在人际关系的5个方面都还是比较和谐的,得分多在0-2期间。但按照均值的大小来看,最弱的是交际交友方面,说明高中生正处在一个交际交友高峰时期,他们不喜欢孤独,需要和朋友在一起,但又不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而且担心,自己在主动后得到“冷”体验。其次是陌生交流方面,说明高中生具有了一定的交谈能力和与陌生人的沟通技巧,但还需更详细的指导。情况最好的是异性交往方面的能力,说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生能更开放、更坦然的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 (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值都较之前的测试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一年的时间,一年级的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具有显著的作用。 3.实验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测和团体心理辅导后测在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见表4): 表4.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前测与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测结果 注:*P<0.05,**P<0.01,***p<0.001 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人际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陌生交流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4.对照组经过常规教学后两组样本在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见表5): 表5.对照组常规教学前测与对照组常规教学后测结果 注:*P<0.05,**P<0.01,***p<0.001 表5的结果显示:对照组进过常规教学后,由于还是沿用传统方法,没有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对人际关系进行教育教学,所以对照组前后测的数据的多项因子上都不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交际交友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均值有所下降。除此之外,对照组后测在陌生交流、待人接物以及总分上的均值都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一年的时间,一年级的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只是效果远远不如团体心理辅导式的教育教学好。 参考文献: [1]凌文辁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8 [3]洪炜等译:《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4]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