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时间:2014-05-07 15:27 点击:
摘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挖掘化学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化学

  摘要: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挖掘化学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化学教学;渗透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背景下,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挖掘化学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以上三个维度无一例外需要依托心理规律去实现,特别是情感态度的获得和价值观的形成。知识掌握与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在知识掌握中进行,而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掌握,这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可见,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

  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真正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就不会持久;如果学习只是满足某种外在要求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就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对学生长远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要重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在期待的学习行为发生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强化就会激励学生在今后表现出更多期待的行为。如利用作业批改中的简短评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以强化。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巧妙运用简短评语,能使学生清楚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短短的几字评语往往起到“拔动千斤”的作用。

  二、有效应用心理学规律,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艺术

  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心理学效应是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只要我们细心体味,灵活运用,一点小小的知识也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1.拉瓦赫效应---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

  拉瓦赫效应是指每一个学生因其生理、心理、潜质的差异,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不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冷静分析,用心去寻找学生的长处并及时鼓励强化,用心去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激发孩子奋斗的动力。学生找到自己潜能的优势方向,经过努力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通过进一步引导,把这一种成功的喜悦、奋斗的勇气、努力的动力移情到知识的学习上,就会带动学生不断进步。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提高自我动机水平

  学生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不仅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就的期望,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和学业成绩。对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成绩成功的期望,使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机水平。通过自我归因水平测试、归因理论的学习、案例分析以及自我探索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归因方式,学习积极的归因方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有当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内省,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强化动机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对教师更加信任和亲近,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