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眷村文学中的父亲形象(2)

时间:2014-06-30 14:51 点击:
二、失败者 张大春在评价当代台湾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塑造时曾说:过去数十年来, 台湾小说中的父亲一直逃不出两个宿命般笃定的选择如果不能扮演一个充满威权的角色, 就只好充当一个浑身挫败的角色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缓

  二、“失败者”

  张大春在评价当代台湾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塑造时曾说:“过去数十年来, 台湾小说中的父亲一直逃不出两个宿命般笃定的选择——如果不能扮演一个充满威权的角色, 就只好充当一个浑身挫败的角色——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缓冲区’。”[4]《将军碑》中,军极力维护自己在家中的权威地位,但还是遭到儿子的坚决反抗,儿子依旧学了社会学,并对父亲的抗战历史保持怀疑;《孽子》中,傅卫服从了父亲的命令,但他的自杀带有某种埋怨与报复的性质,造成对父亲重大的打击。这些父亲虽然在家中保持着权威地位,但他们的权威或者遭到了子女的抵制或者造成了子女与自己的悲剧,他们的权威得到无形的消解,父亲的权威受到了解构。

  还有些父亲是浑身挫败的,像《天之夕颜》中丁亭的父亲,有病后就远离妻儿,常年躲在小屋里。跟人合伙投资被骗后,本来就不常露面的他变得更加暗淡,藏得更深;《家变》中的父亲为了让牛奶变多一些,就多加水;去过一次法国就说在法国留过学……最终导致儿子对父亲的厌弃。这类父亲有的曾经以高大的形象存在于子女的心中,有的一开始便是失败的形象,但当子女成长起来的时候,他们无一例外丧失了权威性,变成了子女眼中的失败者。所以,不论是充满权威的还是浑身挫败的父亲,实质上,他们都是一个悲剧人物。

  三、缺席者

  眷村的第一代不仅是失败者,还是在子辈成长过程中的缺席者。眷村中有些父亲因从事保密性工作或者常年驻守边防,无暇关心孩子的成长。有些父亲能够生活在子女身边,但也很难成功扮演父亲的角色。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眷村父亲主要担当子女人生道路选择等重大选择方面的引导者的角色,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变化缺少必要的理解。就像《消失的球》中,父亲的话不多,几乎都是教育儿子好好学习,找个好的工作。《将军碑》中,将军始终不理解儿子的想法,坚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反对儿子学社会学。父亲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棒球和打架,也没有告诉儿子,要好好学习的原委。将军不知道儿子学社会学是有感于中国家庭内部的不平等,选择社会学也是对父亲专制的一种反叛。也许眷村的父亲是军人的关系,军人不善表达。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良苦用心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父亲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者。

  还有部分眷村父亲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家庭成员漠不关心。《伊甸不再》中,甄素兰的父亲除了自己的容貌和车之外,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曾认真、彻底过。妻子疯了之后,他依然对五个孩子不管不问,家庭的重担只能靠年长的女儿挑起。《旧爱》中,典青逃离令人窒息的家庭,失踪很长时间,回来后,父母却不关心她去了哪里,就像是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典青的父亲是家里最知人情的人,但对于典青的婚姻问题保持漠然,不论是当面还是背后都决口不提,不会过问。《天之夕颜》中,丁亭的父亲远远躲开妻儿,仿佛家里只有母子两人。这类沉默或者冷漠的父亲给家庭带来一种压抑感,使生活于其中的子女窒息。

  眷村父亲由于自身的不善于表达或者自身观念的限制或者某种不可理解的冷漠,在家庭中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角色职责,成为了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缺席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眷村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的隔膜。

  眷村第一代的父辈在台湾的艰难、尴尬的社会处境使其人生充满了无奈,而在家庭生活中与子女的隔阂又造成了其不被家人理解的命运,诸多因素造成了第一代父亲的悲剧命运,也使人物形象呈现出一定的悲剧美学色彩。

  参考文献

  [1] 樊洛平.台湾女作家笔下的眷村书写[J].河南师范大学学

  报,2010(3):167.

  [2] 张嫱.时代记忆与台湾的老芋仔——《宝岛眷村》编后散

  记[J].艺术评论,2010(5):6.

  [3]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225.

  [4] 张大春.威权与挫败——当代台湾小说中的父亲形象[A]

  //张大春的文学意见[C].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6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