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级关怀复归的原因 玛拉和丹恩的历险是莱辛对现实世界批判的缩影。在未来世界中,初级关怀被放大,现实社会中的饥饿、环境、战争问题被更加尖锐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人类社会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能被人类忽视。莱辛曾经在非洲生活过一段时间,亲身经历过非洲的干旱,变异的动物,部族之间战争,深切地体会过妇女在当地低下的地位。莱辛自己也承认历险记前半段的写作,是在自己痛苦的回忆中完成的。可以说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非洲的现实状况的放大。我们看到人们小心地取水的场景,“所有的人都站在水边,用树枝、用木棍打着水面,水下开始骚动起来,有黑色形状的东西时起时伏,最后出来一只巨大的蜥蜴,这就是住在水下、专门扑食岸边小动物的水龙。”(49)表现了莱辛对非洲现实问题的关注。 “渴”成为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人们因为渴,不断地向遥远的北方前进。那里丰富的水资源是吸引人们的主要原因。在北方的历程中,人们的迁移是人类中心主义不断深化的体现。人类的“渴”代表着对自然资源无尽的欲求,向北的不断迁移,不过是资源匮竭之后的遗弃。莱辛表达了对人类肆无忌惮获取资源而不知维护环境的一种担忧,反映在小说中表现为“水资源”的短缺导致社会秩序崩溃。 现实社会中次级关怀被关注的过多,人类完全忘记了如果不能生存,一切权威、秩序都是一触即溃的。文中大量的描写了战争行为,政府权威,这些现代社会中关注的问题被放到未来社会中,它所带来的危害被扩大。当今社会,和平发展是主题,虽然人们仍然有战争,但是,人类的生存没有被破坏。人们依旧关注着战争行为,如今中东地区战火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基础,初级关怀,人们却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莱辛长期关注非洲问题,她明白非洲仍旧是一个饥饿的大陆,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莱辛在扩大次级关怀危害的过程,充分带着反讽的姿态进行批判。 再者,为注定要消亡的现代文明,做一个肖像的想象。文明注定消亡,文中所展现的灾难,之所以让人不寒而栗的原因是因为“几千年后,我们的后代也许会说:‘在一万两千年的冰川间隔期中,曾经存在一段人类发展历史,从原始蛮荒发展到高度文明。’——我们曾经极力保护的所有文明、语言、城市、技术和发明、农场、花园、森林、小鸟及野兽,将在漫长的历史中变成一句话或者一段描述。”文明的毁灭和再生就像一个漫长的旅程。莱辛希望人们接受这一宿命,可以更好地认识初级关怀的重要性,尽可能减缓文明毁灭的进程。 三.初级关怀带来的启示 莱辛借玛拉和丹恩的历险,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残酷的未来世界图画。这一关于未来的想象,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性。现实社会中,科技被高度重视,科技产品也充斥人们的社会生活。人类俨然以世界主宰自称,运用科技文明我们不仅把人类世界分成发达世界和第三世界,一直以来把自然当成可以奴役的对象。人类中心主义大行其道,忽视了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这背后,是人类对初级关怀的忽视。一直以来人类陶醉在自己建立的文明中,自命不凡。人类确实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无论我们的文明再辉煌,我们都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基本需求,那就是初级关怀所代表的内容。 现代社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认真对待自然,才可能使大自然的气候变得不再那么糟糕。虽然未来不可能完全的把握,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现在。加强对初级关怀的重视,关注人类自身生活的自然环境,努力做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有可能不会出现莱辛所预言的未来社会。“人是文明的起点,亦是文明的终点。自然灾难、战争和人类的贪欲等是摧毁文明的元凶。”这些次级关怀我们应该关注,莱辛虽然对于它们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但是确实也给了他们一定的位置,因为它们是人类不可逾越的行为。正是把次级关怀和初级关怀的相互颠倒,我们才能明白,过分关注次级关怀,人类的未来是怎样的暗淡。莱辛在这里可谓是用心良苦。 当然莱辛对次级关怀进行了批判,却没有否定文明的发展。她书写未来世界的过程中享受着文明的成果,同时也用文字书写文明衰退的悲伤诗意。即玛拉遭受了诸多磨难之后,得以结婚生子就是表现。以初级关怀为起点,以“爱”终极关怀结束。玛拉和丹恩的历险,经历过种种困难,最终就是一场警醒世人回归初级关怀的回家之路。它告诉我们只有初级关怀得以复归,人类才能在生存的基础上实现文明的发展。 注 释 本文《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出自(英)多丽丝·莱辛著;苗争芝,陈颖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文中仅标注页码。 参考文献: [1]张国龙.文明时代之后隐喻和想象——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J].中国儿童文学,2011年秋季号. [2]李娟.二元对立的瓦解之旅——莱辛《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2011(03). [3]李巧慧.《玛拉和丹恩历险记》,末世灾难的认知[J].山东外语教学,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