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唐四杰提出了鲜明的诗文创作思想,扩展了诗歌题材 初唐时期,“初唐四杰”的骈文创作特别突出,由于时代的限制,四杰的骈文作品也受到了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六朝以来的形式化和程式化的特征。但是四杰在对六朝骈文和诗歌加以继承的同时又对其加以疏导,促进其创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四杰开创了骈文新的模式,骈文很大程度上显示出骨力劲拔、气势磅礴、神思跳跃、情致酣畅的特点。 四杰的创造理论主张:“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为宗,雅爱清灵,不以繁词为贵”。推崇“磊落词翰,铿锵风骨”,目的在于“立言以重其范”。四杰提出了鲜明的诗歌革新主张,对于形式主义诗风的批判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们提倡“雅奏、健骨”,打击批判“淫哇、雕琢”。 骆宾王对东晋玄言诗深恶痛绝,强烈要求“弘兹雅奏,抑彼淫哇,澄五际之源,救四始之弊,固可以用之邦国,后此人伦。”以声势浩大的“雅奏”来抑制、打击“淫哇”。杨炯在抨击上官仪等人的宫廷诗风时指出:“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四杰的诗文创作革新主张鲜明,提倡诗文“雅奏、健骨”,批判形式主义的创作诗风。 四杰扩展丰富了诗歌题材,内容包括多个方面,通过不同题材的描写形成新的诗文风格和诗歌理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感情。总之,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诗风上四杰的新思想无疑不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闪光点。 他们的诗文创作很多都是在生活经历中突显历史责任感以及将宇宙意识融入诗中。山水诗山水景物在“四杰”的笔下,或者抒发抑郁不平气愤,或者寄托时间易逝的感慨,有时又表现一种复杂矛盾的心境等。 生活经历中突显历史责任感的思想。四杰处于唐朝初期,在经历了六朝动乱以后,唐朝初期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国家显示出一片繁荣景象。此时的唐代文人们也在此基础上激发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尤其是对六朝动乱后的历史责任感。一方面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才能,另一方面留下对历史沧桑的思索和感悟以警惕统治者和世人。 四杰将宇宙意识思想融入诗中。他们虽出生于豪门之家,家族前辈也多出于仕途,但是后来家道中落,有名无实。四杰命运坎坷,他们多次参加科考但是都名落孙山,到最后始终不能在朝廷上一展自己的才华。一方面,在遭遇仕途窘困,遇人不淑后他们妄想有一天能够被有才识的人提携,所以诗歌不乏掺杂了对仕途迷恋、希望提携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希望被提携而又不能够实现时,四杰又将复杂的、矛盾的心灵去适应自然,赞美讴歌大自然的美好,幻想得到大自然宇宙的宠爱,将自己化身为宇宙中的一员,得到心灵的净化。宇宙意识的加入,使得初唐山水诗获得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从而走向更高的层次。 赠友怀别诗。怀友赠别表达的是一种朋友离别的伤感和不舍之情,四杰的诗歌很多都是感慨聚少离多,感慨前程渺茫,感慨仕途坎坷,感慨时不我待。其实,四杰写此类作品更多的是为了表达珍惜友情、珍惜时间的思想,在初唐繁荣昌盛,社会稳定的环境中,四杰显得有些孤傲和孤独,因而友情也是他们寄托孤独之思、渴望真诚的一种流露。 “四杰”的边塞诗开了唐代边塞诗创作的先河。四杰的边塞诗大都和诗人对功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诗歌中宏大真实的战争场面,描写主人公细致的内心思想情感,有的抒发了希望和平、思乡之情,有的抒发了建功伟业、英勇善战的思想情感。 咏史述怀诗。他们的咏史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对前朝兴衰的感慨和人生不得志的悲愤之情。这些诗多凝聚着诗人的人格理想,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杰借此类诗作抒发生活之感。四杰这一题材的创作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为最有名,其他还有王勃的《临高台》、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行路难》等。 其他题材的诗如都市生活诗、悼亡诗、艳情诗等。都市生活诗抒发生活之感,悼亡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死者的惋惜和思恋之情,诗歌中带着个人悲剧性生命的意识。艳情诗歌主要描写的是美女佳人,诗人运用细致的笔调和对外貌情感生动的描绘,透出对佳人无限的深情。 关于四杰诗文创作思想理念形成的原因。就创作情感而言,四杰提出诗文要言情达意,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成就一篇好的诗文的基础,自己的情感要借助诗文表达出来,没有情感的诗文犹如一副没有生命活力的躯壳。四杰虽出生中下层阶级社会,但是具有极高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学才华,他们希望自己的创作得到社会尤其是上层阶级有识之士的认同和接受。他们一方面是探求和革新诗文创作以促进社会文化思潮得以长足发展,丰富诗文创作内涵。另一发面希望借助诗文创作得到文人官士的肯定,以实现他们登上仕途、施展治世才华的宏愿。在创作理想方面,四杰呼应匡时济世的精神,急于登上政治舞台,形成了锐意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幻想积极用世之心。这种入世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政治责任感是他们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他们将这种人生价值追求注入到诗歌创作中,形成新的审美风格和新的创作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