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扩招、师资不足等问题的出现,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由单一的“一对一”个别课授课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针对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小组课和个别课这两种教学模式,探究分析两者之间的优势和不足。并将两种上课模式合理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利于学生专业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学模式;个别课;小组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51-2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既会唱,也会教”。高师音乐学习中,声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声乐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是声乐课开设的目的。随着学校的扩招,高师学习声乐的学生越来越多,生源基础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如何在学生数量增多,基础参差不齐、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声乐小组课的优势与不足 (一)声乐小组课的优势 1、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地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声乐小组课是由四到五个人组成的一节课,因此小组课的设置不仅打破了传统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单一教学模式,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高师扩招后师资紧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互相观摩、体会、分析和交流等这一教学模式,集中地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整体提高、形成一个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性比较强的学习氛围,增进了高师音乐专业的办学效益,较好地满足了当前高校普遍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 声乐小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听、主动看、主动思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分析问题进而逐步提高自身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模式为丰富教学手段和增强艺术实践性提供了优质的平台。针对学生潜在能力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在声乐学习中得到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在知识中获取快乐。 3、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声乐作品 在小组课上,虽然在作发声练习的时候大家都是唱相同的练习音阶或者练习曲,但是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布置不同的声乐作品。因此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老师布置给自己且比较符合自己特点的声乐作品,还能接触甚至熟悉其他同学的声乐作品,这就使得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了解到更多的作品,熟悉的声乐作品数目大大增加,认知范围和风格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二)声乐小组课的不足 虽然,声乐小组课具有很多个别课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教学效果上,教师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同时提高几个学生的技术技巧是很难的,这也是声乐小组课面临最大的问题。每一名学生练声的机会、歌唱的机会和接受教师指导的机会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成果。在教学内容上,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声乐技能的训练,有些教师甚至把小组课当成了个别课来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以及表演能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通常都会拖堂,既给教师增加了教学压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声乐小组课上,有的教师往往也对声乐水平较高的同学指导得更细、时间更长。出现“偏心”声乐水平好的同学的现象,往往会造成其他同学对教师教学上的不信任,长期下去,声乐水平差一点的学生就会丧失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一到上声乐小组课的时间,有的学生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欺骗老师来逃避上课。因此,专业教学更需要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声乐个别课的优点与不足 (一)声乐个别课的优点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
每个学生的天赋,即歌唱的生理结构微妙不同,各自的音域和音色等各方面也会各不相同。在“一对一”的声乐小课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高、音色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比较符合其特色的发声练习以及歌曲学习。针对学生对音乐的悟性、理解能力、文化素质以及音乐素养,用相对应的语言、例子等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简明扼要的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技巧。从而能够更好的处理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体现。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针性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非常有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