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老学庵笔记》版本小叙

时间:2014-07-23 13:56 点击:
【摘 要】《老学庵笔记》是陆游所著的一本笔记小说,行文真实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丰富的文学蕴含,在笔记史上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为了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我们应先对其版本进行考证和校对,保证研究的顺利

  【摘 要】《老学庵笔记》是陆游所著的一本笔记小说,行文真实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丰富的文学蕴含,在笔记史上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为了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和解读,我们应先对其版本进行考证和校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老学庵笔记》;版本;陆游;价值

  一、《老学庵笔记》及“老学庵”命名

  《老学庵笔记》共十卷,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史学家陆游编著。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写就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例如《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家世旧闻》、《入蜀记》等等。然而,其在隐居故乡山阴镜湖所著的《老学庵笔记》,虽然所占比重较少,但内容丰富真实,记载了当时的名物典章制度和逸闻趣事,宋人的风俗习惯及抗金起义活动,并且陆游在此书中阐发了对诗歌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还能体悟陆游对诗歌创作方法、评论鉴赏等的态度。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中评价其为“杂述掌故,闻考旧文,俱为严谨,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因此,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史料意义,是宋人笔记中的璀璨明珠。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老学庵笔记》的成书时间争论不休,由李剑雄、刘德权点校并经中华书局出版的《老学庵笔记》前言中提及,其应为淳熙末(1190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阴镜湖以后的作品。此外,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六载陆子遹跋语曰:“《老学庵笔记》,先太史淳熙、绍熙间所著也”。然而,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目录》载陆游幼子陆子遹跋语云:“淳熙间所著也。”朱东润在《陆游研究》中认为:“《老学庵笔记》作于绍熙年间,即1190—1194年。”但未表述其详考及原因。所以,纵观历来各种说法,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观点:(一)淳熙间所著;(二)绍熙间所著;(三)淳熙绍熙间所著。对于《老学庵笔记》的具体成书时间,我还没有完全考证清楚,因此在这里并不敢随意书写,以免造成失误,贻笑大方。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不少诗文成为脍炙人口,渗透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为中国诗歌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其《老学庵笔记》对中国文学乃至历史学的研究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保存了大量有关诗歌的理论,据统计,全书共576则,其中有233则文字涉及对诗歌的评论,包括诗歌的创作手法、对诗歌的评论鉴赏以及对语言字句的诠释考订等等,充分体现了陆游对诗歌创作的独特领悟。此外,它的文献价值还在于补充《全宋词》,陆游在笔记中记载了许多前代或当代的诗歌,有些诗句甚至是《全宋词》中所失藏的。比如,《笔记》卷四记载的耶律洪基诗“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再如《笔记》卷五种明逸的《寄怀诗》:“予生背时性孤僻,自信已道轻浮名。中途失计被簪绂,目睹宠辱心潜惊。虽从鹓鸾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清风满壑石田在,终谢吾君甘退耕。”

  二、《老学庵笔记》于宋、明间版本

  《老学庵笔记》得名于陆游退隐山阴镜湖畔的书斋名——“老学庵”,在《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中,陆游阐明“老学庵”是“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在印刷业相对滞后的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在其生前并未刊刻出版于世。陆子遹于宋理宗绍兴元年,即公元1228年才将《老学庵笔记》与陆游的其它遗稿一起刊印,这就是所谓的陆氏家刻本,是除手稿之外的唯一宋本,也是最早版本。《宋史·艺文志》载《老学庵笔记》只有一卷,可能传刻有误,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十卷,此外还有影宋本及残宋本五卷。

  《老学庵笔记》在明代的刻抄本有所增多,主要的刻本有:会稽商浚《稗海》中的稗海本,这一版流传甚广,为清代的《津逮秘书》所参据。此外,商浚在刻《稗海》本《老学庵笔记》之后,又与诸葛元声合校并改正原刻错讹,重刻为单行本,约刻于明万历年间,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本子,简称商校本。明末清初之际,傅山以商校本为底本批注《老学庵笔记》,融点校注评于一体,为后世研究打下基础。陶宗仪《说郛》的节编本以及吴江周元度的刻钱允治天启序本对其都有记载。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记载,明代还有两个写本,即明写本与明《穴砚斋》写本,清末邓孝先藏有《穴砚斋》写本,傅增湘曾借来校对所藏的版本,订正了许多失误之处。傅增湘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依据明写本的款式认为其应出于宋刊,并且抄写人亦在正德以前。后来,藏园居士将其携带到日本,并用津逮本校之,改正三百六十余字,而且为其写有跋,收入《藏园群书题记续集》中。

  三、自清至今的大致版本

  到了清代,版本更是丰富,首推毛晋《津逮秘书》收入的《老学庵笔记》十卷,它主要依据商浚的《稗海》本,并辅只以影宋本作校勘。此时,除了影宋本和残宋本五卷流传外,还有《穴砚斋》钞本,其依据陆氏家刻本抄就,但它与毛晋《津逮秘书》是两个版本。并且《四库全书》、张海鹏的《学津讨原》以及《业书集成》中所载《老学庵笔记》都是据《津逮秘书》覆印而成。此外,半石山人武亿的《授堂文钞》、藏书家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及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中均载有《老学庵笔记》十卷。清人毛扆、陆敕先、黄丕烈、顾广圻等人都为其做过校注,他们大多以《稗海》本为底本,用影宋本或残宋本五卷去校《稗海》本。近人傅增湘所校《老学庵笔记》亦以《稗海》为底本,校之以明《穴砚斋》写本及毛晋的《津逮秘书》本,缪荃孙在《艺风堂藏书记》中亦载其十卷。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用《津逮秘书》、周元度印本及何义门校本去校《穴砚斋》钞本,并印入《宋元人说部书》中。现在大抵有几个版本:首先是李建雄、刘德权点校的《老学庵笔记》,它是以商务印书馆刊印的《宋元人说部书》为底本,用《津逮秘书》覆校,并增校《说郛》与《学津讨原》个别地方的异文,由中华书局1979年首次出版,其次是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刊印的《老学庵笔记》。

  对于《老学庵续笔记》、《宋史·艺文志》已失载,《四库全书总目》中记录其有三卷,但未见全文。如今我们所见的核心期刊查询仅有《永乐大典》中著有三条,以及《说郛》中的一卷,后代刊刻校注者大概会刊印《说郛》中的一卷并《永乐大典》的三条,以弥补其缺憾。

  【参考文献】

  [1]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 一七一 杂家类 865册.

  [2]陈振孙.书录解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中华书局.

  [4]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老学庵笔记[M].中华书局,1979.

  [5]柯愈春《读傅<老学庵笔记批注>》.

  [6]阮怡.《老学庵笔记》中诗话的文献价值探微[J].图书情报研究,2012(2).

  [7]阮怡.《老学庵笔记》校勘补记及成书时间小议[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3(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