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翠翠的生活也过于孤独。这样的孤独让翠翠变得单纯,于人事知之甚少,她不像其他苗家女子敢爱敢恨,追求真幸福,她不懂得什么是情爱,也没有人教她什么是感情。当傩送邀她和爷爷去看赛船的时候,她不懂得为什么这个对她来说还是个陌生人的人执意邀请她去看赛船,她带着懵懂踏进爱情的漩涡。她喜欢上傩送后又是欢乐又是惊惧,看到傩送就像猎物看到猎人,吓得跑开了,她惶恐得不知道如何面对。没有同龄朋友的翠翠是那么孤独,她无法向爷爷诉说自己的心事,也无法找人寻求帮助。这样的翠翠让傩送误会她对自己没有情义,揭开了他们俩爱情悲剧的开端。没有社会经验的翠翠没有想着要去体贴自己的心上人,她甚至觉得自己不需要在爱情上有所表示。孤独而又单纯的社会经历最终使得翠翠在无意中将自己的爱情推远。不懂人情世故的性情,让她失去了爷爷,放开了爱情。她爱情悲剧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读者们欣赏的单纯快乐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 三、外来文化的侵蚀 要理解《边城》故事文本悲剧性的真正因由,必须提及的是,在当时沈从文本身的情感态度。据说,在创作《边城》的中间,沈从文曾因探望重病在身的母亲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故土湘西,而这次湘西之行却使他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他说:“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1]因而可以推测,沈从文对《边城》的爱情的悲剧,就是他对湘西农村那些正直朴素人情美逐渐消失的一种悲叹,他借助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来表现这种这种文化入侵对人们的伤害。 在小说《边城》的前几章节里描写的湘西十分淳朴美丽,是沈从文印象中的理想湘西;而后面几章节描写的小山城风貌,是都市社会的一小片镜像。[2]沈从文在对都市人性的萎缩和畸变有了深切的感触后,本想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湘西纯净的风情。但去了一趟湘西后,湘西中外来文化的侵袭痕迹让他感到失望和担忧。他希望借助《边城》的爱情悲剧来唤醒都市人灵魂,并给淳朴的湘西人民予以警戒。《边城》里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反应了物质的都市文化和淳朴的乡村文化的矛盾,义与利的矛盾,渡船和碾坊的矛盾。而这种利与义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表现是在船总顺顺身上。一开始,《边城》里塑造的顺顺是“为人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的,到后来竟然因为团总家的陪嫁有一座新的碾坊,强烈要求傩送娶团总家的女儿,反对傩送娶翠翠。这里明显是庸俗的金钱利益观占了上风。正是在这种被侵蚀的文化观念下,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一步一步产生。 综上所述,翠翠、傩送和天保的爱情悲剧是由多方面交织形成的,是命运的必然结果。正像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1小说里老船夫的预感一样,翠翠要走上和她妈妈相似的悲剧,这是老船夫无论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无法挽回的事实。沈从文相信人性的基石作用,相信文学具有改造人心的作用,并且,他也相信他这样撕裂美的方式能够给人更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黄庆山.生命存在的无常与无奈——对《边城》“故事悲剧性”因由的阐释[J].河南社会科学,2001(1). [2]宋洁.牧歌情调遮蔽下的悲剧本质[I].江淮论坛,20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