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从《断魂枪》看老舍文化的双向批判

时间:2014-07-31 15:19 点击:
摘要:《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老舍模糊的价值判断以及复杂的文化观。这里不单单是作者对一些保守思想的批判,从中我们也能读出作者对一种没落文化即将失去之时深深的无奈与凄凉。不仅《断魂枪》这部作品,在老舍的其它作品中我们仍能看

  摘要:《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体现了老舍模糊的价值判断以及复杂的文化观。这里不单单是作者对一些“保守”思想的批判,从中我们也能读出作者对一种没落文化即将失去之时深深的无奈与凄凉。不仅《断魂枪》这部作品,在老舍的其它作品中我们仍能看出老舍在价值判断上的模糊性以及对文化的双向批判,正因为读者难以摸清作者的真正意图,才会在不断的猜测中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得老舍的作品与同时代其他革命作家的作品不同,能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关键词:《断魂枪》;侠义文化;传统文化;双向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13-01《断魂枪》创作于1935年,是老舍的一部独具艺术魅力的优秀短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被称作老舍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全文仅有五千余字,然而自问世以来却始终如一地在读者心中制造着震撼,它体现了老舍模糊的价值判断以及复杂的文化观。这里不单单是作者对一些“保守”思想的批判,从中我们也能读出作者对一种没落文化即将失去之时深深的无奈与凄凉。

  《断魂枪》的故事情节简单,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断魂枪》中所描写的三个个体实际上是代表了古老中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三类不同的人物。因此这里的个体具有群体概括性。首先,王三胜—自称为神枪沙的大徒弟,到处宣扬沙老师的武艺,一来是为了炫耀,让人知道他的武艺有真人传授,受过高人指教。二来是为了刺激沙老师,好让老师露一两手真功夫。王三胜可以说是老一代中国人的代表,他们心中并没有国、家的概念,在国难当头,想着的不是如何拯救国家,而是一味的沉浸在传统文化的光环中孤芳自赏,一旦遇到更厉害的敌手,便不假思索的抛弃原来,盲目定论。

  其次,是孙老者。这个人物一出场便显示出了与众不同。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作者对他的描述也是有一定隐蕴的。孙老者的形象多像中国当时的现状啊—残破不堪!然而比起王三胜,孙老者则更有骨气一些,他不似王三胜那样纯粹是为了卖艺,而是为了切磋。他的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血性,身上洋溢着一股活力。这样的人如果理解了革命,他们绝对会赴汤蹈火,他们有的是一股蛮力,而缺少了一种理性的思考。孙老者这一类人虽然有上进之心,可毕竟还没有真的顿悟。在这个自己身处的时代里,孙老者们缺少一种起码的敏感,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那些孜孜以求的绝技只能是在无聊的场合下博大家一笑罢了,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最后就是作者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人物形象——沙子龙。这个人物向来存在很多争议。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有的人认为他在结尾处表现出来的“不传思想”是一种保守主义。对沙子龙持批判意见的研究者认为正是有一些保守的人的固执,使得一些好的技术、好的文化失传了。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就能找到沙子龙不传武艺的真正原因。沙子龙是那个时代的清醒者,他不像王三胜们那样麻木不仁,也不像孙老者们那样盲目蛮干。他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时代即将过去,走镖已经没有饭吃了,东方的大梦该醒了。侠以过时,武以无用,传之何益?可是即便他再怎么呼喊,仍然无法改变现状,王三胜们,孙老者们依旧是我行我素,所以神枪沙失望了。他越是清醒就越是无奈、困惑,越是痛苦、悲伤。他不是不想传授武艺,而是不知道该传给谁。他宁愿把这身武艺带到棺材里,也不愿让他流入王三胜们的手中,因为这类人没有头脑,稍有不慎便会背叛祖国,为虎作伥。让这样的人成为文化的传承者是沙子龙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宁可抛弃武侠人最看重的名声和尊严也不愿意随波逐流。从这一点上看老舍对沙子龙是持有肯定态度的。但是,另一方面老舍真的赞同沙子龙的悄声隐退吗?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似乎很符合中国的传统,可在民族危难之时每个人如果都如沙子龙一样消极、隐居那谁来拯救国家呢?

  我认为老舍在刻画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时是矛盾的。传统已遭冲击的时代,沙子龙如果堕落成王三胜,那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将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民族自信与民族尊严的彻底毁灭,而如果他成为孙老者,也最多是囚禁在个人的武艺天地中孤芳自赏。因此无论是沙子龙、王三胜、还是孙老者他们的悲剧命运都无法改变。作者并没有去评价谁是谁非,正是这种模糊性的价值判断,这种文化的双向的批判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我们从作者所塑造的这几个拳师形象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和时代的一个剪影,在这样的一个论文范文畸形的社会中无论你是清醒者你还是愚昧者,你的悲剧人生都无法避免,作品中的这种悖论倾向也是老舍人生的悖论,这是在不同文明的相互对抗中两难选择地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汤晨光.老舍与现代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孟丹.梦广来论著集——老舍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4]舒乙.我的父亲老舍.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5]老舍.我怎样写“断魂枪”.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