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与爱丽丝入学以后一起上学的日子中,有一段对于中学女生嬉戏的片段,这一片段配合的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分的配乐名为Cherry blossoms,随着一个个青春洋溢的女孩子穿着制服,在一棵茂盛硕大的樱花树下相互追逐着,打闹着,时不时从树后飞出一个雪球,落在地上,渐渐消散不见,女孩间可爱的嬉戏打闹随着舒缓婉转的音乐显得更加明媚如花起来。这一片段虽然没有特别需要表达带出的剧情以及细节,简单处理也未尝会给影片造成缺陷,但是岩井俊二却为这个小细节创造专属的前半段的轻柔音乐,这也与欢乐的画面相辅相成,美好活力的青春主题也就这样呼之欲出了。不仅如此,Cherry blossoms还伴随着多个情节的发生而出现,其中另有一个值得称道的细节处理,就是在花偷拍暗恋的学长宫本。花躲在角落中,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拿起了相机对焦宫本,这时候的音乐散发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氛围,但是随着花按下手中快门的那一瞬间,音乐顿时也戛然而止。这一处理可谓是无声胜有声,将一个小女生小心思得逞的欢乐以及害怕被发现的紧张心情一应而发表现得出神入化。 而在影片的最后,爱丽丝在面试时跳着芭蕾舞所响起的音乐,更是将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这曲Wo Ai Nee Arabesque以一个钢琴和弦重复弹奏为初,弦乐的声音恰到好处加入为亮点,不仅为爱丽丝的芭蕾舞提供乐曲使其不是空洞的舞蹈,而且还使观众会不禁回想起这一段美好故事发生的一切一切。钢琴和弦的反复仿佛暗示着在青春的路途中所有美好的回忆在脑海的不断重现,钢琴与提琴的合奏连绵悱恻又仿佛暗示着女孩丰富又珍贵的情感。随着音乐带入角色,仿佛自己成了爱丽丝,在婆娑起舞间,想起了与花在一起的上课嬉闹的时光,想起了与宫本亲密无间的时光,她一直想平衡友情与爱情的关系,也伴随着曲终的那一刻通通释然了。 三、《花与爱丽丝》中音乐对于剧中烘托人物的分析 如上所述,音乐能够丰满故事情节,在《花与爱丽丝》这部影片中应用得也非常得当。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音乐还能够给故事人物带来影响。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思想,有话说道:“一千个读者的心里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放到影视剧作品上同样具有效应。电影画面虽然来得直接,但是往往也会局限观众的思维,这样自然不能够给观众留下鲜明的人物特色与风格。而音乐则是这把钥匙,它能够解开画面带给思维的束缚,加深观众对情感的反应。同样的,如此巧妙的效应也发生在了这部电影中。 在《花与爱丽丝》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就是当宫本略有疑心并打电话给花叫她查看电脑的照片。这件事对于花来说是出乎意料的,她没有想过宫本从照片上看出了玄机。于是随着寺庙中和尚诵经念佛与敲钟声混杂的与花紧张并且不断快速敲击键盘的声音,这段曲Hana And Alice恰到好处响起。花非常讶异但手上却一直不停翻阅着照片,音乐与情境融合,此时的音乐节奏飞快但又短暂,这种压迫一般的速度感仿佛与花不停敲击电脑键盘的“咔嗒”声融合在了一起。这原本紧张的气氛加之缓慢沉稳的寺庙敲钟念佛声,显得更加的急迫与紧张。这时剧情还在发展,当宫本疑虑花的这些照片拍摄日期时,音乐却突然停止,一切的情绪仿佛在沉默中爆发一样,让人忍不住内心一惊,然后音乐又响了起来,直到电话快挂时宫本开始质问她到底是谁时音乐结束,跌宕起伏的音乐衬托着情节,反映了花这个小女生被宫本质问时的手足无措,一方面想找一个好的理由搪塞过去,可另一方面由于紧张不安想不出借口又担心自己的谎言被揭穿的矛盾心理。 而因为同时钟情于宫本以及接下去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这让两个好友互相心生隔阂。花在文化节上与一个女孩参观芭蕾舞的照片,在花凝视爱丽丝的照片与女孩喋喋不休讲述时,乐曲Hanas Season Ocean响起,随着柔美的音乐,花的思绪被牵引到了她们友谊最初开始的地方,这时候音乐渐渐低落,当借女孩之口说出了花与爱丽丝曾经许下的“不可以吵架”的诺言时,催泪的弦乐提琴悠扬响起,花的纠结、矛盾仿佛一瞬间清明开来。宣而不扬的乐曲烘托着花那种虽然会在爱情与友情之间矛盾,但是始终会选择友情抑或最爱的爱丽丝的心念,在揭示人物心理的同时,也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 四、结语 在这部《花与爱丽丝》中,所有唯美的音乐均由岩井俊二亲自“操刀”处理,考虑到这部剧是属于青春向上的,岩井俊二给了它最完美的结局。这部关于青春中的爱情、友情的故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但是它却给那些青春中留下遗憾的人一个完美的体验,而这一切,缺少了音乐是无法实现的。音乐特色对于影视剧画面所起到的作用,在这部《花与爱丽丝》中均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洪婉茹.浅析电影《花与爱丽丝》中的音乐特点[J].大众文艺,2012(01). [2] 余铮.电影《花与爱丽丝》音乐片断赏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3] 王一波.逆光下的生活:岩井俊二电影的美学特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