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儒家渊源浅析

时间:2015-06-08 10:30 点击:
文章在分析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民生思想的儒家渊源,从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政策的角度入手,分别与仁爱观念及民本思潮相结合,分析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结合当代实际,得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民生建设的启示:注意扭转收入分配差距

  【摘要】文章在分析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民生思想的儒家渊源,从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政策的角度入手,分别与仁爱观念及民本思潮相结合,分析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结合当代实际,得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民生建设的启示:注意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杜绝土地私有化,规范土地增值收益;注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民生思想;孙中山;儒家渊源
  一、孙中山民生思想
  早在《民生主义》中,孙中山就对民生进行了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太平天国的失败、改良派及欧美资产阶级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国内萧条与国外繁盛的强烈对比深深地触动了他,同时,他也看到欧美国家的财富分配不均现象,因此他根据中国实况,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的民生思想。
  (一)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土地问题作为民生的核心问题,在孙中山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针对此问题,他提出“平均地权”,即“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认为地主在原价基础之上收取部分地租,其他新增地租须上交国家,这样就避免了地主获取暴利;且国家不保护私有土地,地主不纳税,国家可随时收回地主土地,这样也能顺利地实行土地公有化,这样就能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能防止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缺乏土地,国家就应给予土地,这就充分反映了广大农民的需要。这是平均地权思想的重大发展。
  (二)节制私人资本与扩大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即为了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不让垄断资本独占经济利益和操纵国计民生,从而防止贫富悬殊和阶级对抗。凡是关系到大众的重大行业,不能由私人资本操控,更不能为外国资本掌握。同时,他也提到节制资本的手段是征税。“扩大国家资本”就是加强国家对重要行业的投入,对这些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民生思想儒家渊源探析
  (一)民生思想的精神实质与儒家仁爱观。孙中山向来重视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早期也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因此其民生思想的实质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儒家的思想核心价值——仁爱。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具有仁爱之心,才可以完成他的社会义务。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必然会出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结果。既然仁爱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践行“仁”呢?孔子提出了两点主张即遵循忠恕原则,所谓“忠”就是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实现仁的正确方法了,在胡适看来也可以称之为“一以贯之”。正如郭齐勇教授所说“根本上宜以内在的道德加以诱导,以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制度、行为方式即“礼”来训练、调教民众,使民众有羞耻感,心悦诚服地归服”。
  虽然表面上儒家所谓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政治伦理问题,但是其精神实质是为了社会的稳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如果将这些所谓的仁爱原则推广到我们社会中,社会便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民大众生活的安定。
  (二)民生思想的实践政策与儒家民本思潮。孟子仁政学说的推行为统治者合理执政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他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推恩原则,并提出了“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强调必须为百姓提供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这正是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诸多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等,这些在孙中山民生思想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三、民生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注意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平均地权告诉我们要建立一个平等共富的社会,让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当代中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问题严重、医疗卫生制度不健全等,严重阻碍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必须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加快改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等,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第二,杜绝土地私有化,规范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孙中山的土地国有思想与我国的土地为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制度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避免土地的私人垄断。当然目前在土地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房地产行业对土地的征用补偿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严重妨碍了人民生活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土地补偿工作。面对日益攀升的房价,政府应该进行控制,规范这部分来自土地的增值收益,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第三,注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必须加大对教育的重视。面对学区房问题,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公正公平的政策,确保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针对异地高考方案,我们也必须采取合理政策,达到社会教育公平。另外,在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政府还须处理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问题,为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