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何谓“ZG”,与“谁”在叙述?(2)

时间:2021-05-07 14:02 点击:
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现象,即用两种乃至两种以上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包括那些本人虽然不懂外文但其作品被翻译成外国语言的作家。如何在学科与学理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值得我们深思。
  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个现象,即用两种乃至两种以上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包括那些本人虽然不懂外文但其作品被翻译成外国语言的作家。如何在学科与学理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我们都知道,写出《尘埃落定》的作家阿来,是一位用汉语进行写作的藏族作家,当我们讨论叙事时,从理论上讲,肯定会把他包括在内。如果是这样,那对于那些用藏语进行创作的作家,他们同样写的是,难道我们要把他们排除在外?
  这里面会涉及两大问题,第一事关“政治正确”。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度,谈论似不能以“语言”来划分或者做度量衡。如果一个藏族作家用汉语进行的创作就属于“叙事”或者被纳入到“叙事”之中,而另外一个藏族作家用藏语进行创作,其作品就被排除在“叙事”外,那这对同为藏族作家的藏语作家是不公平的,也可能被认为是汉语殖民的典型特征。
  如果真要进行这样的研究,那么我们所讨论的“”,更准确或者更学术化的表述,就只能算是“华语(汉语)文学”笔下的。无疑,正如前文所说,这样的可能很难说是完整的。
  当然,真要是这样来划分,也并无不可,正如我们只讨论小说,而不讨论诗歌、戏剧是一样的。但它同样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所必需要面对的,即如果以语言为界限,那么,在学理与学科上如何处理使用两种乃至多种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比如高行健用法语创作、哈金用英文创作等,还有像李翊云、严歌苓、裘小龙等一批双语作家。如果仅用语言来划分,那么,就会出现将作家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的现象,即只考虑其用华语(汉语)所创作的作品,而忽略与无视其用外文创作的作品(这与将少数民族作家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所创作的作品排除在外同理),这样无疑会把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很难想象,当我们进行文学批评的时候或者书写文学史的时候,会将同一个作家使用不同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品分裂开来加以论述,或者仅只论述其中一种语言的作品而无视其他语言的作品。无论从哪个方面或者什么样的理由来看,这样的做法在学理上和学科上似乎都难以自圆其说。
  因此,我的观点是:讨论“讲述”的话题,除非是有所限定(比如仅只探讨华语即汉语笔下的),否则只要作品与有关,除了要包括大陆、台港澳及海外华语(汉语)作家外,也不能忘记少数民族作家(无论他们用什么语言——比如维语、藏语等——进行创作),同时也应该涵盖那些移居海外(的华裔)并且用外文——比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进行创作者,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个更加全面的有关“”的“叙事”。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界定过于宽泛,也太过复杂,有可能会令人无所适从,但我们必须承认,只要我们是在讨论(何尝不复杂?的话题何尝不宽泛?),那么,这样“宽泛的定义”就可能是必须的,在学理和学科上也是必要的。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