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死亡意识
《活着》给我们描述了一系列的死亡事件,那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余华这篇小说到底给我们展现了怎么样的一系列的死亡事件。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可以说是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在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下把家产输个精光。只能变卖家产,沦为了一个穷人,福贵的父亲受不了这大的打击可以说被福活活给气死了;然后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被抓去的二个月后母亲因劳成疾也去世了;福贵在战场上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同时战友老全在战争中牺牲了;在被解放军解救回来后见到了为自己去死的龙二;再后来,儿子有庆为了救县长的夫人被活活抽干了血而亡;同时春生受不了文化大革命的打击上吊自杀了;后来女儿凤霞在生产后得了败血症医生抢救无效后死亡;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最后患病而死;最后,忠厚老实的二喜可以说是福贵和家珍的希望,但最后因为工伤丧命,连个全尸都没有;外孙苦根可以说是福贵的最后的希望了,但是却因为吃豆子而给活活撑死了,连福贵最后的希望都破灭了。一系列该死的不该死的人都死去了,然而可以说最应该去死的福贵却好好的活着。还越活越健硕了,到最后一头老牛陪伴他孤独到老。可以说福贵的一生都是伴随着死亡,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死亡的打击。富贵的活着就是一个见证死亡的过程。“《活着》铺展及渲染的是苦难和死亡,而隐于死亡背后并操纵一切的力量,则是无影无踪的命运,以及人性与厄运的韧性抗争,《活着》是悲凉而深沉的命运变奏曲,而暴力、血腥、死亡和苦难则是命运的展开形式”福贵又是如何来面对死亡的了?
四、温情救赎意识
《活着》中,福贵本来是让人厌恶的赌徒,但坎坷的命运,使他由一个毫无人性的赌徒,变成了一个让人悲悯的老人。余华将福贵推入了无底的深渊,让他在深渊和苦难中获得灵魂的救赎。让自己的人性获得重生。当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亡后,他只有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为伴。他每天下地时都叫着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的名字。让老牛以为干活的不是只有他一个,这其实是富贵的自我安慰,也是孤单中的自我解救。福贵在最后的时光,常常回味以前的亲人和往事,回忆自己的痛苦和过去,仿佛亲人还在身边,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只有这样福贵才得以度过一个相当平和的晚年。
结语
《活着》作为余华的转型期代表作品,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通过福贵这一人物形象向我们传达了对孤独的体会,对苦难的承受,对生死的超越和对温情的救赎。最终结成一句话,善待生命,活着就好。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2]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版社,2007
[3]洪子诚.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