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音乐网络传播与当代人的音乐观(上篇)

时间:2015-10-30 09:42 点击:
【论文摘要】本文思考音乐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指出音乐网络传播有别于传统音乐传播的六个特性: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和自由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网络音乐传播的本质就是音乐的网络复制。音乐大规模地、弥漫性地网络复制形成了网络音乐的自
  【论文摘要】本文思考音乐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指出音乐网络传播有别于传统音乐传播的六个特性:即时性、反复性、时差性、主动性、交流性和自由性。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网络音乐传播的本质就是音乐的网络复制。音乐大规模地、弥漫性地网络复制形成了网络音乐的“自来水效应”。当今网络音乐的“自来水效应”,已导致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音乐网络传播,喜忧皆半,美丑皆半,功过皆半。它的积极意义使我们欢欣鼓舞,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低估。
  【论文关键词】音乐的自然传播;音乐的技术传播;音乐网络传播;网络音乐;自来水效应;音乐复制;音乐创作观念;音乐审美观念;音乐价值观念
  人类的音乐传播活动,在操作的层面上看或在媒介的种类上看,首先可以分为音乐的自然传播类和音乐的技术传播类两类。
  所谓音乐的自然传播,就是笔者曾持有的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观点。这种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体现着音乐传播最基本的模式———只表现传、受双方两种最本质的要素以及两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距离。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传受双方之间除了声波传递的空气介质之外,没有任何智力媒介和技术媒介的介入。从人类创造最早的音乐开始,一直到今天多元化、复杂化的音乐大千世界中,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沿袭到当代。在漫长的音乐传播历史中,自然传播(音乐的现场表演,就是最直观的自然传播),并不因为各种音乐传播媒介的依次出现并对传播环节的插入而被取代。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可以分为三类,原始性自然传播、音乐生产社会分工后的自然传播、现代自然传播。这三类自然传播,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叠加,最后形成当代音乐自然传播的宏观分布。
  所谓音乐的技术传播,按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一直到世纪80 年代,共计有如下4 大类型:音乐的符号记录———乐谱传播;音乐的音响记录———唱片传播;音乐的无线电广播传播;音乐的电视广播传播。以上四类传播,人们是在音乐传播层面上的技术实践。这种技术实践的核心成果就是音乐传播媒介的出现与发展。在人类的音乐传播中,这些技术实践已获得极大的成功并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巨大推动作用。
  音乐的技术传播,音乐传播媒介的出现,是人的智慧的结晶,是人们为促进音乐文化在时空中最大限量延伸的探索,也是人类表现欲望、交际欲望、探索欲望的一种激情洋溢的、成功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客观上,这种传播媒介介入音乐传播链条而形成的音乐技术传播,是音乐自然传播方式的延长与扩展。
  但是,到了20 世纪90 年代,一种新的音乐传播方式切入人类音乐生活,这就是因特网络(Internet) 传播。这种音乐传播方式,是音乐技术传播领域中的新的创造和新的起点,由此将给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音乐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①
  本文正是从近10 年来音乐的网络传播现象开始思考。
  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今天音乐传播的规模和速度空前地、爆炸性地增长。人们的音乐观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音乐观念的变化,必将导致音乐行为、社会音乐生产、音乐现象和社会音乐发展的长足的连锁效应。
  一、音乐的网络传播———音乐传播行为的全新手段
    早在1998 年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所谓“第四媒体”,就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人们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这种“信息高速公路”,是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第四媒体”有着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新特征。比如,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的特征。传统的大众传播,是传播主体的一元化。比如新闻单位就是唯一的传播主体。从理论上讲,第四媒体出现后,人人均可创办媒体,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的消息的空间,为此,传播者的多元化在造就大量个性化网站。虽如此,但新闻机构今天仍是核实新闻和进行深度报道的权威。又比如,第四媒体具有传播受众的全球化的特征。这种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声音微弱的现象。再者,第四媒体具有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的特征。它已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