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一般意义上是指产生于或者反映中国革命年代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广义上包括文学、影视、音乐及舞台剧,狭义上则指文学作品。本文主要就狭义所指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进行论述分析。 近几年来,红色经典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红岩》《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特别是2015年北京市中考说明在"名著阅读"书目中加入《红岩》一书,并且明确指出今后要在有关传统文化、红色经典、革命历史等方面更多地进行考查后,红色经典阅读更加升温。然而,在这令人欣慰、看似火热的红色经典阅读浪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正确认识红色经典阅读 我们知道,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对红色经典阅读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 在红色经典阅读中,有些老师会产生一些困惑,认为红色经典带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和政治因素,与21世纪青少年的生活距离较远,担心学生不喜欢读,因而在推荐阅读和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很没有底气。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钱理群先生曾说:"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1]红色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诠释了一种永不磨灭的时代精神;它们所表达的对困境的无畏、对信念的坚守、对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崇高精神品质的升华,这些精神都是不以时代变迁而改变的核心价值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多元信息冲击,甚至容易被包裹着华丽外表的不良信息所影响。这就要求教育内容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好恶为判断标准,甚至迎合所谓的时尚潮流,教!J师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为己任,把能带给学生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推荐给他们。 红色经典中不乏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难忘的细节,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例如《红岩》中凭一己之力用手指挖出地道的许云峰,多年装疯忍辱负重的华子良,天真可爱却像"老革命"一样沉着传递情报的小萝卜头,本来可以享受锦衣玉食却毅然投身獅佥革命的富家子弟刘思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会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冼礼、精神的升华。 还有老师会有这样的疑问:红色经典算得上真正意义的经典吗?他们认为,一部文学作品,没有经过近百年或几百年的大浪淘沙就不能算是真金;应当向学生推荐古典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那才是真正的经典。古典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当然是书中真金,但红色经典也是书中美玉。有学者这样评价:没有红色经典的存在,在共和国的文学史上将会缺少很多曾经的苦难与激愤,曾经的热倩与豪迈,曾经的感动与迷人,更重要的是,缺少了红色经典的存在,共和国的文学史画卷将缺少以艺术形象记载中华民族百年风云的部分,成为一部不完整的断代史。[2]可见,红色经典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们。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真金"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应当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推荐最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这尤为重要。升人初中的学生拥有纯正之心,正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此时阅读红色经典,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何况,这与阅读其他优秀文学作品并不矛盾。 综上所述,在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红色经典有全面的认识,既不要因担心有所谓的"代沟"望而却步,也不要在推荐书目上厚古薄今、厚外薄中,应当积极正确认识红色经典对青少年成长的激励功能,引领学生走进红色经典的阅读世界。 二、丰富红色经典阅读书目 红色经典一般指1942年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做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3]当年还流传着"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顺口溜,说的就是《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八本书籍。然而在当今社会,如果我们给学生推荐的红色经典仅限于此,视野就过于狭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