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红色经典阅读及对其的思考(2)

时间:2016-04-15 09:01 点击:
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明确指出: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

  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明确指出:"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们在当下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曾经苦难深重的历史,感受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流行文化和时尚潮流中获得成长的精气神。因此,读红色经典不仅仅是在读文学,也是在读历史;读红色经典不仅是在学习语言文字,也是在获得精神成长。
  认到这一点后,我们对于红色经典阅读书目完全可以有更广义的理解。千万不要因为目前中考的名著阅读只涉及《红岩》,就让学生只读《红岩》这一本书。其实那些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优秀文学经典、文化经典都可以向学生推荐。例如王树增创作的战争系列作品--《1901》《1911》《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抗日战争》,就是很好的红色经典系列。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作品屡获鲁迅文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王树增曾说:"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会预设主题,《长征》是永不言败,《解放战争》是表现人民的力量,而《抗日战争》是希望表现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原因。"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了解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血泪与苦难、屈辱与觉醒、抗争与辉煌……从而硪砺志向、锻造精神、博大胸襟、深邃眼光、陶冶心性、熔铸品格,增加孩子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读《钱学森传》《邓稼先传》这类人物传记,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能够学习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勤奋钻研精神,更会受到他们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感召。读老舍的《四世同堂》、霍达的《补天裂》、都梁的《亮剑》以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黄河东流去》《野葫芦引》等,学生能够看到一个个感人的英雄形象、一个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一个个平凡质朴却勇敢自强的百姓,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让青少年走近英雄、了解英雄、感悟英雄,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有重要意义。我国的青少年需要中华民族的英雄引领他们,使他们成为具有英雄情怀、家国情怀的人,获得思想精神的不断成长,长大后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
  将红色经典的阅读书目拓宽,给学生更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具个性化的自由选择,就是给他们更多精神成长的机会。相信学生在阅读完成后,还会自行拓展红色经典的阅读书单,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民族历史的续写者。
  三、净化红色经典阅读环境
  引领学生读书,激发兴趣是最重要的。在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切不可把考点考纲当成阅读的催化剂,把红色经典阅读变成学生的负担。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红色经典已纳入考试,且试题越来越灵活,要求一定要认真阅读;学生阅读时再安排非常具体的任务和作业,如每天阅读一个章节,摘抄不少于200字,并概括出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主要情节和精彩细节,每周再绘制出一份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思维导图……这些方法看似推动了学生的红色经典阅读,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势必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
  又或者为了考试不出纰漏,教师就替学生梳理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情节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再把这些内容印制成材料下发,学生照着读读背背应对考试。这样的做法把丰富精彩的原著压缩成索然无味的文学常识,一本内容厚重、情感充盈的红色经典,学生本来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很多体验,现在却只剩下毫无血肉的知识点,恐怕和红色经典阅读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再或者把红色经典阅读上成阅读教学课,用语文课单篇教学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情感,再带着学生析词语、品句子、谈表达方式、赏修辞手法……殊不知,整本书的阅读应当是学生沉浸其中,应当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浸润其中,让他们如同亲眼看见、亲身经历战争风云,和革命者展开心灵对话。只有这样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得精神的震撼和启迪。如果只是老师代替学生精选文本、逐句分析,就会失去红色经典阅读的意义。
  抑或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认真阅读《红岩》,便出一些很难作答的考题,如在监狱中一起绣红旗的狱友们的名字,小萝卜头和成岗告别时说他要被送到什么地方,甫志高因为要给妻子买什么而耽误了转移时间最终被捕出卖了同志……这些问题不要说学生,估计很多看过《红岩》的人也答不出来。谁也不会在意上述问题中的细枝末节,因为那本来就不是阅读中最重要的闪光点。这种考题非但不能检验学生是否进行了认真有效的阅读,反而会消减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让他们产生逆反情绪。
  卡尔维诺说:"出于职责或敬意读经典作品是没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读它们。"[5]我们要把充分的阅读自由交给学生,读书速度快一些或慢一些都没关系。一个班级的学生共读一本书,在相互交流时读得快一些的同学还可以起到引领作用。我们不必留过多的读书任务和作业,而让学生自由地在书海中遨游,读书完成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写读书笔记,表达自己读书后的独到见解;还可以定期召开读书讨论会,让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读书的感悟。这样一来,红色经典阅读的效果一定更好,红色经典的光芒一定会让毎个少年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