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降低了人们发布信息和言论的门槛,提高了消息传播的速度,其开放的平台和转发等功能可以使人们关注的信息在短时间内进行裂变式的传播。有些微博在经过大量转发成为焦点后,其真伪往往成为人们怀疑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图片就成为了有力的佐证,正如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说:“有些我们听说但生疑的事情,一旦有照片佐证,便似乎可信。” 2011年7月,有网友发布一条微博,据亚心网报道,环卫女工王国兰丢了一部手机,终日以泪洗面。他儿子党立明不到20岁因白血病去世,留下的手机里有多段留给她的录音:“妈妈,别哭,我爱你......”这部手机在8日下午却丢失了,可致电媒体电话:0900—6961111。寥寥数语只传达了求助信息,最让人震撼却的是几张王国兰眼泪婆娑的照片,一个母亲丢失了亡儿留给他的唯一念想,图片传递的信息远远胜过那百十来个文字,强烈地刺激了网友们的情感。她的遭遇引发了一场微博爱心接力,在短短的十天里,这条微博的转发数超过了11万次,评论超过了1万条,这条微博也引起了警方的关注。克拉玛依市刑警大队迅速召开了协调会,安排警力每天晚上入户进行询问。最终8月3日早晨,王国兰的手机找到了。在这次事件中,图片“一言胜千语”的传播效果清晰可见,可见热门图片微博能够凝聚微小力量传递爱心。 四、结语 以影像表现自己的生活,是人类自诞生起便期望的手段,几十万年前的岩画便是佐证。今天,科技的发展使其成为现实,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手段在互联网新媒体上更好地表达。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又使得信息碎片化、快捷化的表现方式越发突出,人们不再愿意阅读冗长复杂的文字,而是更倾向于传递和接收简洁明了的信息。图片微博的富于形象、快速获取和迅速发布,节省了微博人逻辑思考和文字表述的时间,迎合了时代的发展。图片微博正以它独特的优势,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西莉.论微博时代的新闻摄影[J].中国传媒科技,2012(3). [2]段鹏.传播学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 [3]胡守文.“微”传播“微”力量[DB/OL].http://www.sina.com.cn,2011-09-14. [4]刘宏毅,何芳.微博舆论传播特征及面临的困境[J].新闻爱好者,2012(8). [5]卜新章,李培林.“读图时代”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J].当代传播,2003(3). [6]刘莺莺.新浪微博微话题议程设置内容分析[J].今传媒,2012(7). [7]陈涵.“符码博弈”:微博时代政府危机传播的新困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8). [8]余萍.微博读图:以更直观的方式沟通互动[J].传媒观察,2011(9). |